时至正午,当头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刚刚发芽的树木在阳光下闪着油光,绿得透明,绿得纯净,绿得让人心醉。此时,杏花已经谢了,梨花正开,那一树树红白相间的梨花带雨,雪团一般,和着一地灿烂的油菜花,把仓子头装扮得如一位待嫁的新娘。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访仓头古街,拜谒仓颉祠,寻根汉字之源,那“文字创始地,史官肇任处”的古楹联赫然入目,就像是一个历史画符,将一个小村与悠远厚重的历史融合在了一起。
迈着自由而轻盈的脚步拾阶而上,一棵千年皂角树枝丫横陈,皲裂的枝干上新芽初绽,生机盎然。古树下,一尊远古装束的仓颉铜像蓬发须髯,四目圆睁,一下子仿佛穿越了时空,把人带回了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
大殿为砖瓦结构,虽无雕梁画栋,却古朴自然。大殿正中,汉白玉雕成的仓颉像手捧书卷,凝神聚目,虽和院中铜像风格迥异,但颇具神韵,让人心生敬意。这神圣的殿堂中香烟缭绕,人们把所有的敬仰、追思、感恩和膜拜凝聚在那一柱青烟中,于是,那袅袅升腾的香火仿佛就有了灵性,一个个文字抑扬顿挫、勾勾连连,连同仓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一方斗室里弥散开来。
仓颉祠位于河南省鲁山县仓头乡,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造字台、祠堂和墓室于一体的古建筑。这里背依苍茫古木山,俯瞰千年古村仓头街,仓子河、禹王河、马不跳河或紧紧偎依,或飘然而过,自在流淌。绵延起伏的山峦,像是一条蜿蜒的绿色长龙,还有周遭的小村,在这片千年沃土上留下了稼穑树木茂盛生长的景象。
仓头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八百里伏牛携风裹雨,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而来,到了这里忽地就变得温婉起来,像一道屏障远远地护佑着小村,只留下高高低低的丘陵山地,与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相接。
仓头原名“苍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世界汉字节发源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周古墓群、楚长城等密集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不经意间就能踩出一首唐诗、一阙宋词来。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5000多年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村落,属黄河流域黄帝部落,仓颉就出生在这里。
仓颉,原姓侯岗,名颉,据《中国人名大词典》记:“仓颉,上古黄帝时为左史,生而神圣,有四目。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以代结绳之政。字成,天雨粟,鬼神夜哭。”又据《辞源》《辞海》记载: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他呕心沥血数十载,最终创造出象形文字这一天人沟通的神秘密码并加以推广,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迎来了华夏文明的晨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朽功绩,而他也由此成为中国文化之根、智慧之源,被誉为“三教之祖、万圣之宗”“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师”。黄帝赐他仓姓,并赐其出生地为“仓子头”,“苍头”遂改仓头至今。
几千年岁月过往,与甲骨文并称世界三大象形文字的古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唯有神奇的汉字历经沧海桑田,在高天厚土的滋养中,仍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活跃于世界舞台。
文章,自古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数千年文明,就流淌在诸子百家文章典籍中的一个个汉字里,代代相传。自2017年首届世界汉字节在仓头成功举办,今年已是第三届,弘扬仓颉精神,挖掘仓颉文化,打造汉字品牌,古老的仓子头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