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鹰城
作者:赵光耀 赵健珺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9-01-09 浏览次数: 浏览


市区卫东区诸葛庙社区内,有许多关于诸葛亮及诸葛武侯祠的介绍。 记者 王尧 摄


千百年来,“诸葛亮躬耕地”成为南阳人和襄阳人世代引以为傲并相争不息的历史悬案。尽管卧龙岗襄阳和南阳各有一个,如真假美猴王一般,但诸葛亮此前在鹰城生活了将近10年,却是不争的事实。

生于官宦世家却遭家道中落

诸葛这一姓氏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相传当年陈胜还未称王时,葛婴为求得正统,便拥襄疆为楚王。后陈胜称王,葛婴又把襄疆杀了。陈胜却因此将葛婴斩杀。汉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侯,并世居于此。葛氏为感念文帝功德,遂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为诸葛氏;二是春秋时齐国有熊氏之后复姓詹葛,因读音讹为诸葛,后改为诸葛氏;三是有詹葛一姓,在齐国人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久而为诸葛。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诸葛亮的先祖可追至西汉的诸葛丰。《汉书》记载,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人。诸葛亮父亲诸葛珪(guī),其生年不详,字君贡(一作子贡),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其妻章氏,其弟诸葛玄。因诸葛氏乃汉代官宦世家,诸葛珪曾做过青州泰山郡丞(郡守的佐官)。

清代张澍(shù)的《诸葛忠武侯文集》记载,诸葛珪育有三男两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长女嫁给房陵太守蒯祺、次女嫁给黄门吏部郎庞山民。汉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诞生。3岁时,其母章氏病故,葬在山东沂南。同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一度被扑灭。但时隔4年即公元188年,黄巾军余部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再次横扫黄淮流域。泰山郡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当地不少官吏、地主被迫外逃。诸葛珪作为起义军直接打击的对象,也只得背井离乡,踏上了外逃之路。

其时,袁术任命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一家人为了躲避黄巾军的冲击,商量好跟着诸葛玄到豫章赴任。诸葛瑾与继母滞留家乡,后辗转到了江东。没想到,不久东汉朝廷竟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于是,诸葛玄不得不另觅途径。他转念一想,自己与荆州牧刘表素有交往,何不带家人投向刘表。这样,他们便沿着陈宛古道朝西南而下,欲投奔刘表。到了平山(今平顶山)下古称高阳故里的地方,诸葛一家前进不得,原来前面被当时占据南阳郡的孙坚势力所阻,于是,一家人被迫滞留在河南平顶山下。

据清嘉庆《鲁山县志》记载,彼时,孙坚占据鲁山。诸葛亮7岁跟随家人来到平顶山并安家于此,次年其父去世,其祖父也在此染病而逝,二人均葬于平顶山下。

清人张澍引《诸葛氏谱》说:“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而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也在平顶山下病故。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按礼俗在叔父坟旁结庐守孝,读书、劳作。

卧龙称号或来自平顶山龙山

虽然诸葛亮在平顶山下经历了长达9年多时间的徘徊等待,不过少有颠沛流离,因而得以从容读书,茁壮成长。其间,诸葛亮结识了徐庶等一帮颍川友人,并和徐庶相约一道到平顶山北访问前贤张良故里,拜谒留侯祠。他们还来到龙山南天门,登高一望莲花朵朵。而诸葛亮“卧龙之志”也由此而起。

鹰城特有的龙山地脉吸引了诸葛亮,一条白龙起于宝丰马起营,逶迤向东,朝着火柱山而来;而另一条红龙仿佛由须弥山而来,在火柱山形成双龙戏珠后,并行往东。二山此起彼伏,互不相让。直到红龙蓦然回首,作狮子状,形成中原龙山,并作为全国第二大龙山、中国道教四十座名山,而白龙雌伏,成护卫之势。由此在白龙护佑下,红龙走落凫山、平顶山、马棚山、高阳山,在落凫山和平顶山之间,白龙倏地遁形。直到这时,红龙一龙飞天,再驰骋至襄城县汝河南岸,结穴六座山峰,后经襄城县首山,走叶县穆柯寨,从项城探骊,过安徽界首,最后东南朝向马鞍山,龙头入万里长江。诸葛亮的卧龙之名正是来源于此。

根据生活之地,诸葛亮27岁之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岁以前在家乡琅琊郡度过;第二阶段,7岁-17岁离乡避难,其间在平顶山下生活了将近10年,度过了少年时代,并以龙山成就了其“卧龙”称号;第三阶段,17岁-27岁先东迁至叶县东北西湖村,又从西湖村迁至今方城县小史店乡石峡口,最后落在南阳,并把“卧龙先生”的称号带到那里,直到三顾茅庐后出山。

“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如今观此碑,仍然弥漫着淳厚、高古、苍茫之气。年轻的诸葛亮并非以书名世,和徐庶游留侯祠乘兴所书的数十字,却使我感受到了其文之畅、其书之精、其情之诚。这块石碑,书法之美自不必言,更主要的是从中透露出诸葛亮曾寓居平顶山的信息。当年,从平顶山南翻山而过,就可以顺着凤凰山的小道走到留侯祠。留侯庙碑文还涉及另外一个历史人物徐庶,碑文中称元直。

徐庶幼年时行侠仗义,后弃剑拜师,终成一代名士,与诸葛亮、崔州平交好来往。先佐刘备,后因受到要挟奔曹操,但一生不献一计。临行前向刘备荐举“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耕作之余,博览群书,深交密友,精研兵法,静观时势,深思治策。尤其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相信他的真实才干。在司马徽(颍川阳翟人,中国东汉末年有名隐士)的眼里,“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凤雏即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人),说明了诸葛亮和庞统的能力高超、智慧超群。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指出:诸葛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岗,因自号“卧龙先生”。这是“人以地名”。对此,笔者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彼时,平顶山属叶县地域,也在南阳管辖之下。这里因龙山所在,豢龙城所在,诸葛亮应龙而行,取“卧龙”之意。随后,其迁居叶县,再到方城,一步步挪到了昔日南阳的一座无名山冈。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地因人而名,方才称其为卧龙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