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花瓷说古今
作者:张国勋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8-10-31 浏览次数: 浏览


羯鼓是鲁山花瓷的传世精品 资料图

鲁山县城北去9公里,有个群峦围拢、秀水萦绕的村落,它便是文博界极负盛誉的鲁山花瓷发源地——段店村。身为花瓷故里的后人,我是在离乡别土后,才晓知我人生起始的桑梓之地,曾有那么一段圣眷优渥的生命排场和釉彩倾世的绝代风华!


段店村自古毗邻宛洛古道,栖居大浪河畔,地下有煤田,地表多矾土,制胎的原料、用水、烧瓷的燃料都能就地取材,在此设窑烧造瓷器,一应物料天成地就。古书记载,鲁山花瓷诞生于盛唐,首次在釉面上创造性地采用彩斑装饰,打破了唐代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终结了中国瓷器单色釉的历史,其他地方的瓷窑也都仿效段店花瓷的装饰手法,中国陶瓷窑变艺术从此破茧成蝶,晕开了她那千年惊世的美丽……

鲁山花瓷,特指鲁山段店所产的一种黑地、乳白蓝斑的花釉瓷器,唐玄宗时曾为宫廷御用瓷,它代表着中国北方当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段店窑的传世精品是羯鼓,并因之而名声大噪。唐代南卓的《羯鼓录》记载,唐玄宗擅音律、嗜击鼓,尤爱鲁山花瓷羯鼓。一次,唐玄宗和精通音乐的大臣宋璟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且用石末花瓷,固是腰鼓。”其意是称扬青州石末(澄泥陶器)和鲁山花瓷制作的腰鼓为上乘之品。

羯鼓,是盛唐时由西域羯族小月氏人传入中原的打击乐器,之后创出陶瓷制品,圆柱细腰,两端蒙革,以杖击之,因其在唐代音乐中位居“八音之领袖”而独享至尊。《太平广记》记载着一个羯鼓催花的故事:明皇(唐玄宗谥号)好羯鼓,尝遇二月初,诘旦,宿雨始晴,景物明媚,殿亭花柳将吐,睹而叹曰:“此景物岂得不与他判断之?”即命取羯鼓,临轩击一曲,名曰《春光好》。及回顾,花柳杏桃皆已拆矣。上笑曰:“不呼我作天公可乎?”

唐玄宗比起违时令命牡丹“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的祖母武则天,少了几分骄矜,多了几许风雅。暂不论祖孙二人的帝王秉性,我们只闭目细品花柳杏桃在羯鼓声中,从嫣然绽放到落红成阵至美的行为艺术图景,你是不是也想来一次时空穿越,击一击那唐朝的鼓,催一催那宫廷的花呢?

朝廷宠眷、皇帝钦点,加上唐玄宗羯鼓催花中帝王级美轮美奂的文艺范儿代言,花瓷羯鼓由此声名鹊起,誉满天下!


瓷之成器,半假人工,半赖天成。鲁山花瓷创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系瓷器幻化出了瑰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钧瓷窑变的先河。

在段店村,故老相传着女皇武则天下旨迁窑的故事。相传武则天当政时曾慕名幸临段店察看窑业盛况,目睹“窑炉林立、红焰映天、日进万贯”的盛景后,武皇大为赞叹。但当她看到窑炉的滚滚浓烟被风吹向北面高岗上寺庙的时候,虔信佛法的武则天怕亵渎神明,遂降下口谕:将窑炉挪至“神后”。圣命难违,人们依口谕的字音竟把花瓷官窑移到了禹州神垕。从此,神垕窑业风生水起,到了宋代,在花瓷工艺的基础上,人巧天成地烧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

传说的真伪无从考证,但它至少道出了鲁山花瓷与禹州钧瓷的渊源:窑变艺术上的亲缘衍生关系。难怪民间至今还口口相传着“先有段店,后有神垕”的说法。

不仅如此,段店花瓷还与汝瓷有着难解之缘。据传,宋徽宗得民间天青瓷酒器,饮酒方酣时,吟诵道:“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送将来。”后专家考证,这种天青瓷便是产于段店的民窑汝瓷。因此专家说,段店花瓷对我国北方瓷业特别是宋代钧窑、汝窑影响很大,其釉色开钧瓷、汝瓷之先河,为钧瓷、汝瓷之鼻祖。

鲁山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在我国釉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唐代制瓷业的一个伟大成就。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局的动荡,特别是武则天之后,大唐国都迁回长安,使鲁山临近都城洛阳的区位优势不复存在,再加上鲁山县山区地形、水路运输不畅,一代名瓷——鲁山花瓷的烧造延至元明,渐次繁华落尽,湮没于脆薄发黄的历史册页之间,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叹惋和难以破解的窑变之谜……


鲁山花瓷艺术上的特色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黄褐釉、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的斑点、斑纹。窑中高温焙烧时,釉层和彩斑熔融流动、浸漫,形成二液分相釉层,有的规则排列,有的纹样不定形,烧成后彩斑如晴空浮云、似烂漫春花,清新典雅、凝重豪放,极富大唐盛世的风韵。恢复鲁山花瓷古老的烧制工艺难度极高,因为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会有不同的膨胀系数,在冷却时会有不同的收缩系数。因此,一种釉料覆盖在另一种釉料上,必须要求两者之间热胀冷缩的系数一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鲁山花瓷的原乡本土段店村,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用一样的土、一样的水、一样的煤,尝试复原花瓷的烧制工艺,但终因技术上断脐久远,烧出的器物泯然于众,花瓷后人一腔踵事增华的热望,随着那最后一窑炉烟消散净尽……

历史迈入了新世纪,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鲁山花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为鲁山花瓷的研究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便利条件。近年来,多有有志之士投身花瓷的研究,悉心破译鲁山花瓷失传已久的窑变技术,创办花瓷文化产业,进行仿古生产,作品《花浇》《花鼓》《长颈天球》等,在国内外各类陶瓷艺术展览会中屡获大奖,烧造技术获得业界的高度肯定。

这一切,都预示着鲁山花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即将来临!

因着花瓷故里后人的缘故,我一直乐见其成地关注着花瓷文化抢救性发掘工作的进展,热切期盼着鲁山花瓷再度大放异彩的那一天!

行文至此,耳边依稀响起那首旖旎尽收的《青花瓷》的旋律,录下几句唱词,算是我祈愿鲁山花瓷辉煌再续的一瓣心香吧——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