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殿前的5棵银杏树已有两千多年树龄,被奉为神树、灵木。
文殊寺一景
千百年来,寺庙和银杏相互陪伴、相互映衬。
经过多次修缮,文殊寺面貌焕然一新。
千年银杏,蔚为壮观。
文殊寺,位于鲁山县四棵树乡平沟村,隐于伏牛山东麓,坐于群峰之巅——海拔1112米的俺窟沱山上,因“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而闻名。
文殊寺,四周云雾缭绕,群峰竞秀,幽雅清新,寺内传说、典故、银杏相映成趣……
一、文殊寺的前世今生
鲁山西部山岭相连,时值深秋,幽谷密林,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沐浴着五彩斑斓的秋色,我怀着满腔虔诚,前去拜谒这座千年古刹。文殊寺,隐于四棵树乡平沟村群峰之巅,因“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而闻名。
秋色艳丽迷人,在其簇拥下,车穿云爬峰于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之上。九曲十八弯后,终于停了下来,文殊寺便呈现在眼前。
四周群山,一片一片的红,肆意挥洒着季节的浪漫。文殊寺就耸立在海拔1112米的俺窟沱山上,大殿依山势排列,观音殿、文殊殿、鲁班殿,飞檐挑角,错落有致,颇有气势。
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5棵参天挺拔的银杏树。它们枝干交错,冠缀成片,金黄灿烂,流丹飞霞,像一把巨伞将大半个寺宇遮得严严实实,成为秋日里的一道奇特景观。
阵阵山风飘来,悠悠荡荡,金灿灿的叶子像翩翩飞舞的蝴蝶,铺满一地。秋风吹动着金色的精灵肆意舞动,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千年往事。捡起一片叶子,放在手心,用心感悟那千年的岁月,恒久的时光……
金灿灿的叶子飘落下来,也飘落在它们之间立着的3块石碑之上。这三通石碑苍然竖立着,字迹虽然有些模糊,分量却不轻,它们记载着文殊寺的来龙去脉。
文殊寺原为俺窟沱文殊庵,清嘉庆五年(1800年)《河南道汝州鲁山县僧会司俺窟沱文殊庵碑记》载:“本庵去县正西七十里,有庵名曰文殊……卧羊之岭,高山之巅,老衲修行之地乃禅流演习之场所,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海印禅师创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文殊庵俺窟沱寺碑记》记载:“鲁邑西南偏山坳之间,旧有文殊庵俺窟沱寺。”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庵”变成了“寺”。究其原因,可能以前这里住的是尼姑,后来是和尚了。
文殊寺初创时,只是个茅草房,并不像今天这样雕梁画栋。后历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十年(公元1498年)、万历十八年(公元1591年),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共5次重修,才“革故鼎新,以瓦易茅”“美轮美奂,丹青辉煌”。
1995年和2009年,鲁山县两次投资重修文殊寺,不但修缮了文殊殿、讲经堂等多座建筑物,还新建了文殊书院、文殊塑像等,文殊寺面貌焕然一新。今日的寺院占地10亩左右,由5间正殿、3间西殿、3间东殿等30间房屋和两个小亭子组成。
文殊寺究竟什么时候建造的?已无史料可查,不过文殊寺的诞生,有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相传缘于一则传说。
唐武宗会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久闻观音大名,对观音菩萨十分崇拜,便来到著名佛教圣地的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请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回国。
慧萼带观音菩萨像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荒栖露宿,途经鲁山时,但见这里云雾缭绕,群峰竞秀,幽雅清新,便在银杏树下小憩。
慧萼到达浙江后乘船回国,船经普陀山海面,一连三日风狂浪滚,船只受阻,慧萼领悟观世音菩萨东渡日本“机缘尚未成熟”,不愿东去,便靠岸把观音菩萨供奉在普陀山上,建“不肯去观音院”。
因文殊与观音关系十分要好,后人为纪念观音不肯去日本,就在俺窟沱山慧萼休息的银杏树下建起文殊庵,并随世盛兴,逐渐演化为今日的主殿供奉文殊、东殿供奉观音、西殿供奉鲁班的寺院。
历经千年香火传承,今日的文殊寺已成为中原名寺,各地游客擦肩接踵,怀着满腔虔诚慕名而来,烧香焚拜,祈愿平安。
二、银杏,千年之灵木
满树已是黄金甲。5棵两千多年树龄的银杏树金黄灿烂,威风八方,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其风采。
在银杏树的映照下,古刹也铺就一片金色,满目金黄,颇为壮观,让人不禁想起“银杏封宇”的奇观来。
银杏树位于文殊殿前,前三后二,三雌二雄,最低者约35米,最高者达约43米。最细者为雌,树围约5米;最粗者为雄,树围达约7米,需几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人称“树王”,紧邻它的是一棵婀娜多姿的雌树,当地人称它们为“夫妻树”。“夫妻树”之间生出一株小银杏树,已胳膊粗细,难辨雌雄。
脚踏满地黄叶,围着银杏树缓步挪走,抬头仰望,“树王”干身的奇洞引人入胜。细细观看,洞似锯缝,纵向有六七米长、一指来宽,背面又有一洞,可容一手。天工神斧,让人叹为观止。据传,这是木工祖师、杰出发明家鲁班的杰作。
相传,当时建中岳庙时,皇帝下旨要用文殊寺的银杏树做大匾额。百姓不忍银杏被伐,把这事儿告诉了“平民圣人”墨子,一向主张“节用”的墨子被老百姓的举动所感染,就把百姓的苦恼转告鲁班。鲁班日夜兼程赶到这儿,面对参天大树,仰瞻礼拜,他心里十分纠结,旨意不可违,百姓不可欺,该如何是好?
鲁班绕大树转了3天,终于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一个月亮皎洁的夜晚,他泣拜苍天,三拜九叩之后,手举大锯,旋即在银杏树正中竖着锯下一块“中心板”。鲁班的智慧和高超技艺保全了大树,千年古树安然无恙,百姓拍手称赞。
古木之材,本出幽谷,远离人间,堪为栋梁。文殊寺的银杏树能生长千年,凝聚着俺窟沱山的灵气,汲取着日月星辰的光辉,是大自然的杰作,更离不开当地百姓的呵护。
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天上午,一大队人马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气腾腾,奔上山来,闯入寺院砍伐银杏树。当时,风和日丽,树影婆娑。可谁也没想到,当一小头目举斧砍掉一大枝后,突然乌云蔽日,山风呼啸,雷电交加,那人一个跟斗栽下来,一条腿断了,不久,竟死了。老百姓说,这是古树显灵,惩罚歹人。后来,再也没有人敢碰银杏树了。
银杏树守卫着寺院,庇护着善良的百姓,被人们奉为神树、灵木,供奉起来。时至今日,人们对银杏树仍尊崇有加,许多人在树下烧香磕头,祈愿银杏树佑其平安。
传说无证可考,但有人要砍银杏树却是真的。20世纪60年代,某厂派人来砍树,而且要砍最大的那棵,百姓闻讯后,纷纷赶往寺院,围成人墙,极力阻止。气氛剑拔弩张,老百姓和砍树者对峙数日。为了支持工厂建设,最终,老百姓忍痛割爱,把日夜相守的3棵几搂粗的板栗树伐倒,保住了古老的银杏树。
文殊寺的银杏树被奉为神木、灵木,这是文殊寺的独到之处。当地百姓常常把银杏树和鲁班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使得古树和传说相互印证。文殊寺的独特和神秘,就在这有意无意中被放大。
三、文殊,诸佛之父母
文殊寺供奉着文殊菩萨。文殊殿里文殊菩萨稳居正殿之中,面目慈祥,坐下青狮。每一个人来到文殊寺,不能不拜一拜文殊菩萨。
《重修文殊庵俺窟沱寺碑记》中载有文殊在佛教中的地位:“尝闻浮屠有云:我今得佛皆文殊之恩劓。文殊乃佛道中之父母,而释迦、如来、弥勒、达摩等佛皆其弟子也。故世之奉佛者莫不以文殊为鼻祖,不忘本也。”文殊乃佛道中之父母,是诸佛之鼻祖,这在碑记中说得十分清楚。
相传,文殊在一座山上传教释迦、如来、弥勒、达摩,此山被称为仙山。文殊四弟子皆修炼成功,法力无边,文殊被尊为佛道中的鼻祖,世代受人膜拜。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简称“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文殊乃舍卫国婆罗门梵德长者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放钵经》中,释迦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文殊菩萨的形象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
通常情况下,文殊菩萨的外形为顶结五髻(代表大日如来的五智)、手持宝剑(表示智慧之利)、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慧的威猛)。除此之外,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他与观音、地藏、普贤并称四大菩萨。
文殊是智慧之神,智慧、辩才第一 ,众菩萨之首,人称“大智”。来文殊寺朝拜,无论欲想成圣成贤,建立功勋,造福社会,还是做个平平凡凡、堂堂正正的人,都应该拜一拜文殊,放弃妄念,追求智慧,止恶向善,利己利人。
寺院钟声响起,悠扬又绵长。不由地想到苏轼的诗句:“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