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村庄”的故事
作者:姜水明 葛悟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7-08-16 浏览次数: 浏览


走在石龙区龙河街道捞饭店村重修的南北村道上,父老乡亲个个欢欣鼓舞。望着这条长长的村道,捞饭店村村民高保京老汉给大家讲述了“路生村庄”的故事。

相传,这里起初并没有村庄,原是一片树林茂密、野兽出没的荒野,后从附近孙岭村迁来几户人家开荒种田。这里原有一条南阳至洛阳的宛洛古道绕着西边的山根蜿蜒而过,但由于世道混乱,山贼劫路事件不断发生,致使客流大减。后来,官府发动人力将这段路改修到山东边的平安地带,从此,行人、客商、马帮、骆驼队、推车的、挑担儿的熙来攘往,车水马龙。

附近的高、兰两家看出商机,先后来到此路两侧建房舍,开饭店、旅店、骡马店,高家在路西经营,兰家在路东经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周围的各类商贩也云集此地,摆摊的、设点的、流动的应有尽有。叫卖声、迎客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成了繁华的商贸之地。人口越聚越多,由最初的高、兰、孙几家逐步发展为一个赵、张、马、樊、梁等十多个姓杂居相处的村庄,因村里饭店以味美价廉的“捞面条”闻名,故取村名“捞饭店”。

捞饭店村西有一座奇怪的山,长着龟盖、龟头、龟眼、龟脖子、龟脚、龟尾巴,名日“龟山”。活灵活现的大龟爬向河里饮水,成为当地一大景观。龟山爬向的那条河,水是黑的,河里鱼儿也是黑的,故名“黑鱼河”。鱼跃蛙鸣,河水欢唱,讲述着捞饭店村的故事。

捞饭店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乡亲们经商之外勤耕苦读,因此,这里书香浓厚,人才辈出。高家九代孙高心考取清朝太医后备人员,十四代孙高保科任解放军原武汉军区正师级参谋;兰家清末出过贡生;民国时期,赵家出过军长;解放后,张家出过市政协副主席;马、孙、梁、雷、樊诸姓家族也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村里人口也由当初的几户人家增长到7个村民组2600多口人,成为石龙区较大的村庄。

一条古道生出一个村庄,一个村庄走出很多人才,这条古道便成了捞饭店村的荣耀。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公路增多,行人分道,宛洛古道的客流量一落千丈。捞饭店村的生意也“门前冷落鞍马稀”。如今,只有一家超市、几家小卖部、两个早餐点、两家理发店和两家卫生所。乡亲们大多务农之余做工,但村里这条古道仍是宝丰县大营镇一带及石龙区通往鲁山县梁洼镇的交通要道,也是本村老百姓出行的主要道路,对加强城乡交流、活跃农村经济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前些年,由于采煤业的发展,拉煤运货的车辆陡增,这条古道被碾压得坑洼不平,多处路面损坏断裂,大车难走,骑摩托、电车的更是苦不堪言。

古道坎坷,引起捞饭店新一届村两委会的重视,村干部多次查看路况,制定修路计划,积极申报修路项目,争取修路资金。为确保工程质量,采取招标承包方式投入施工。自开工以来,村干部白天协助施工人员修路,夜晚派专人挑灯护路,并将主道两侧的小道、巷道及沿路住户门前的衔接处整修一新。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四米半宽、两公里多长的混凝土公路像蜿蜒的巨龙穿村而过,给宛洛古道增添了新姿。乡亲们沿着新修的古道,勤劳致富奔小康!

伴着这条古道,留下来的还有村中十字街西北角的高家大院,村南头跨路的黑鱼桥,村西的黑鱼河及下河饮水的龟山几处景点,还有八仙吟诗骡马店、大战黑鱼山、龟山的传说等民间故事,不仅吸引着游客,而且吸引着文人学者来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