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研创新之道 建强科创新城”主题报道在我市持续引发反响 向创新要答案 塑造发展新优势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12-07 浏览次数: 浏览

11月初,我市派出学习报道组,先后走进深圳、东莞、苏州、合肥、成都、洛阳六市,探寻这些城市的“创新密码”,一篇篇散发墨香的创新“案例”呈现报端,大家深研细悟,汲取奋进力量,纷纷表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对表,放开手脚大胆干,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让科技创新“变量”转变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增量”。

副市长许红兵说,看了近期《平顶山日报》关于深圳、东莞、苏州、合肥、成都、洛阳等科创名城的报道,对上述城市科研院所众多,各类科技型企业、科创园区集聚,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印象深刻,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上述城市最闪亮的名片。一个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引领,作为一座正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打造创新高地,释放发展活力,其最终落点还在科技创新上。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良好创新生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为我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提供了坚实支撑。下一步,我们要以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为契机,坚持走好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推动我市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持续强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力争到“十四五”末,创新主体数量再翻一番,创新领军企业、“链主”企业集群发展;持续加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力度,积极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产创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汇聚高能智力资源,实施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华小鹏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平顶山日报》推出的这组专题报道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借鉴。下一步,平顶山学院将把尧山实验室建设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紧密结合,面向国家“材料强国”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重大变革性技术攻关及共性基础研究,打造新材料领域一体化综合性创新高地。学院将着力建设高水平新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群,汇聚一流人才队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我市加快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和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我省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委副秘书长、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明毓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全力打造创新之城,此次派出学习报道组,探寻深圳、东莞、苏州等六个城市的“创新密码”,供全市学习借鉴,这是坚定走好创新“华山一条路”的最好证明。六座城市引领创新发展之风,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创新。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作为我市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下一步,要聚焦打造世界一流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目标,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深度融合,推进园区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集聚,助推工程塑料、化纤纺织、聚氨酯三大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以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推进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

市发改委主任史长现说,通过学习《平顶山日报》刊发的“探研创新之道 建强科创新城”系列报道,充分认识到省委提出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切实感受到市委提出高水平建设白龟湖科创新城的重大作用和战略意义,责任感油然而生。市发改委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锚定“高水平建设白龟湖科创新城”重大任务和“奋进百强市”目标,积极发挥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能,研究透国家新增国债、专项债、“六新”等方面政策,加强项目服务保障,争取更多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依托我市已经成型的“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基础优势,推动科创新城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储能、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引,加快创新环境系统性改革,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六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再次用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科技创新管理部总监范新川说,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该集团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核心产业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全面打造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的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成果节点重奖、量化闭环考核管理等重大举措,攻克并推动区熔级多晶硅、对位芳纶、全钒液流电池等“5+2”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一步,该集团将加快推进新一轮创新机制建设,坚持市场改革方向、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激励人才创新活力基本原则,尽早让政策红利和激励保障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在创新政策的支持保障下,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重点科研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重大科技成果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