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暖气热不热拷问城市良心,近几年,随着平顶山城市的建设发展,许多新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开发商们为了节约用地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新建小区容积率都比较大,各小区供热负荷分布和前期城镇供热规划设计负荷严重不符,许多新开发小区大大超过原有市政供热管网的供热能力。另一方面有的供热区域设计一次网管径很大,但实际供热负荷却很小,这样就对后期供热管网运行调节提出了挑战。如果调节不好,就会造成一个或者多个小区供热用户不热。由于城市建设及供需双方各种原因,造成我市部分小区或小区内部分业主冬季供暖效果差,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今年供暖没有几天,市热力公司的5号、6号机组就又像往年一样准时的故障并进行为期数天的维修,网上百姓骂声一片,相关供暖企业表示歉意,但是我们却感受不到供暖企业丝毫诚意和真正的歉意,大家交了钱,供暖停止的这几天钱能退吗?百姓遭受到的损失谁会进行赔偿?长期以来,有关冬季频发供暖事件的争议却并未就此停息。其实,供暖问题历来都是百姓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平顶山有丰富的热力资源,并且有着比较长的供暖历史,并不是第一年才供暖,供暖时间常出现供暖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但问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就真的是有问题了。
如果说是首次出现供暖故障,那么一切情有可原,可是连续几年令我们又爱又恨的机组都能如期罢工,从而造成大面积暖气停供情况,不知道减少和杜绝事故隐患究竟是怎么举一反三的?供暖前都不进行检查吗?更不知道保障供暖的承诺是怎么体现的?话又说回来,全城大面积停暖,应急预案究竟有没有?如果有,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大面积停暖?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
我个人认为我市供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方面
虽然我市近几年对老城区供暖管道进行改造,但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采暖需求迅速增加,造成供暖紧张。
二、供暖企业方面
一是现有供暖企业规模较小、供热能力有限;二是供暖企业不能及时对锅炉设备以及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影响供热效果;三是由于处于垄断地位,供暖企业时常会出现温度不达标、随意停暖、供暖天数不够的现象;四是供暖企业与小区物业及业主因为供暖或缴费问题发生纠纷,造成恶性循环,影响社会安定和谐。
三、小区(业主)方面
每到冬季取暖期,由于部分业主因供暖效果差不缴纳供暖费,影响供暖企业正常运行,甚至直接影响第二年的正常供暖。
冬季供暖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层面
1、优化热源点布局,推动多元化供热体系建设。在环保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对我市热源点进行优化布局和提标改造。加强市政设施投入与维护,定期更新供暖等市政设备,特别是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保暖设备改造。
2、加强对供暖企业的政策扶持与监管,引进新的供暖企业,引入竞争打破垄断,让市场来激活热力公司的服务质量。建议将环保合格的大型民营供热企业参与到整个城市的集中供热中,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确保供热质优价廉、同热同价。
3、打破传统单一按面积收费的不合理收费标准,探索灵活合理用暖收费新方式,按照建筑面积的80%收费比较合理。
4、鼓励利用空气能和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供热事业,实现热源的多元化,降低单一热源供热的风险,打破单一热源的价格垄断,共同推动供热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安全可靠。发展绿色供暖和电采暖模式,探索我市供暖新路子,走公平供热、按需供热之路。
5、由政府牵头主导监督供暖企业不能把公共资源外包给小区物业,直接与用户对接,供暖费直接交给供暖企业,而不是交给小区物业二次加价收费,无良物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供暖时投机取巧,偷偷注入冷水,供热压力小,温度低,时供时停。故而供热温度应该是地暖入水60度、出水40度,暖气片温度应该是入水80度、出水60度方能达标,每个小区转换站要增加对水温的监测设备,做到时时监督,违者应该重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由政府牵头,规范监督小区物业管理,督促有物业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作为评选示范小区和优秀小区的硬性指标,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一票否决。
二、供暖企业方面
1、要加强硬件建设,做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确保供暖设备正常运行。
2、要建立和完善供暖应急预案。
3、企业要自觉发展绿色供暖和电采暖模式,探索供暖新路子。
4、供暖企业要基于客户服务理念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而不是空有服务口号。
三、供暖用户方面
1、要自觉按时缴纳供暖费用,确保供暖企业正常运行
2、要自觉维护供暖设备,不要私自放水或私自取暖。
3、遇到纠纷要依法解决。
四、社会监督方面
要切实调动各种媒体手段,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加强对供暖企业或取暖用户的舆论监管。
当前类似供暖、供水、供气这样的市政行业正在经历市场化的改革,一些地方、一些小区将供暖承包给企业实行市场化的运营,供暖外包。但是政府的责任不能外包,供暖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乎到一个城市的生活,不论由谁提供,政府都有监管责任,不能撒手不管。其实,行业市场化运行以后,政府仍然是供热、供水、供电、供气等等的监管主体,在这方面承担着责任,这种责任既要对行业发展进行规划,进行指导,同时又要对服务的质量、价格进行监管,要平衡消费者和供应商双方的利益,并针对特殊情况进行应急管理。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等亮丽光鲜的外表,更需要与民生相关的供水、排水和供热等等的地下城市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