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城市机动车发展迅速,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相比之下,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停车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市区,由于很多公用建筑配建泊位严重不足,停车泊位更是一位难求,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停车难已成为我市交通发展、城市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市区现有停车位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市区现有机动车保有量约30万辆(不包括无法准确统计每天进入市区的县镇各级车辆),但中心城区包括有条件路段施划的临时停车泊位及所有单位、小区的停车泊位加在一起大约仅有3万个,停车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2、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由于地面停车泊位无法满足公共停车需求,部分激动车辆侵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使本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更加狭窄,经常造成交通拥堵,给市民正常出行造成不便,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城市形象。
3、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突出。随着大量汽车进入百姓生活,居民小区车满为患,尤其是早期建设的小区,情况更加严重,导致为停车而占压小区内绿地、消防通道等公共设施,无车族和有车族矛盾时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
4、现有停车场管理混乱。各类停车场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甚至在公共区域存在大量随意私设的临时停车场,管理不规范,存在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
5、部分停车场地被擅自改变规划用途。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部分临街建筑原规划审批的地下停车场,在建成后擅自改变使用用途,变成地下商场、超市、娱乐等经营场所,造成原本停车泊位已严重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
二、建议
1、切实加快市区停车场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平顶山市公共停车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依据规划部门制定的市区停车场专项规划,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市区停车场建设工作,新增公共停车场地。其中:1、尽快实施条件已比较成熟的湛河公园地下停车库项目建设,推进河滨公园、湛河公园等大型地下停车库的可行性方案论证,适时启动建设;2、结合城市规划和重点区域停车需求,组织对市区医院、学校、商场、饭店等周边区域进行选址,采用地下、地上或地下、地上相结合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谋划实施一批立体公共停车场(库)建设项目;3、充分利用便道、路边资源,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在不妨碍行人通行、不占用盲道、不影响车辆通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尽可能地施划停车泊位;4、对于国有长期闲置土地、原划拨闲置土地和已出让长期闲置土地,通过简易平整,用于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地;5、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照停车位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公共停车场地。配建的公共停车场地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6、新建市政道路工程,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同步建设一定数量的路边停车位;
2、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多渠道筹措停车场建设资金,采取特许经营方式授权,以广告、商业经营和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国有企业或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积极参与市区停车场建设工作,规划建设主体收费停车场,提高停车位总体数量。
3、加快智慧化停车平台建设。对城市现有停车资源摸底调查,建设全市公共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信息系统,推动全市停车联网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化平台提供公共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分布、位置、泊位数量、使用状况、收费标准等实时停车信息,帮助驾驶员迅速就近找到停车位,提高车位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4、逐步恢复擅自改变规划用途的停车场。开展擅自改变规划用途的停车场地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对市区现有建筑的配建停车场进行全面排查,对被挪用的配套停车场进行清理,限期整改,恢复原有停车功能。
5、完善机动车辆报废处理。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汽车也会面临报废问题。在加大不合格车辆淘汰的力度的同时,对停放在不同场地的“僵尸车”进行专项清理,严格按照《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强制对报废车辆进行处理,用于释放有限的停车空间。
6、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利用违建、危房拆除等腾挪出的公共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新增部分停车泊位。
7、探索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商业区停车位共享机制,提高停车位利用率。鉴于停车高峰时段的差异化,具备共享的基本条件,如果合理利用,推出内部配套停车位供社会车辆有偿停放,资源共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停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
8、加强执法力度。结合限时停车、收费停车等措施,加强查处车辆乱停乱放、不按时停放的行为,规范停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