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十条”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冠感染的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回归乙类乙管。可以预见,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将迎来一波疫情高峰,对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一、主要问题
(一)农村地区疫情高峰相对滞后。新十条发布后,此轮疫情感染呈现出自北向南,由城市向农村逐步扩散的趋势。目前人口较为密集的大中型城市感染已经达到或接近高峰,但农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动较慢,预计将会比城市地区感染高峰滞后10天左右。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春运工作方案,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从1月7日开始,春运返乡高峰与疫情感染高峰时间叠加,将导致农村地区感染率短时间内迅速达峰。
(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储备不足。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人均医疗资源和东部地区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从省内看,各省辖市之间很不均衡,城镇化程度较高的郑州市、洛阳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分别达到了8.61张、7.8临时调整医保政策,确保农村地区新冠疫情平稳过峰3张。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周口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仅为6.25张,明显低于全省7.17张/千人的平均水平。平顶山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87张、卫生技术人员7.1人,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更为薄弱。
(三)农村地区人口多属感染高危人群。河南省是人口外出务工大省,农村地区多为留守老人儿童,疫苗接种率较低,特别是部分65岁以上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属于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的高危人群。各地毒株正在大杂烩式传播,国内估计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上百种。农村地区反复感染后,重症比例可能会明显高于城市人口。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医疗物资储备。现有的疫情防控指挥机制要加快转变工作思路,继续发挥作用。根据退烧药、止咳药、抗原试剂产能恢复提升情况,及时组织政府集中采购,向缺医少药的农村地区卫生室(院)倾斜。各级医保机构应当组织力量,根据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合理分配资源。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议为农村地区重点帮扶对象、孤寡老人、慢性病补助对象、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免费发放少量退烧药、抗原,提高群众自助自救能力。严厉打击个人无资质倒卖药品、医疗器械的违规行为,杜绝囤积居奇。
(二)临时调整医保政策。建议医疗保障、财政、卫生健康部门会商研究,在2023年第一季度期间临时性调整医保缴费和支付政策。结合我市各地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能力,将定点医保机构临时全部纳入因新冠病毒感染门诊统筹结算范围,取消结算级别限制,报销比例统一调整到60%或70%,不设起付线和报销限额,单独统计、单独结算新冠感染门诊。同时建议暂缓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缴费计入比例。此前推进的缴费调整,单位缴费部分全部计入统筹账户,向医保统筹基金倾斜,导致参保职工为了多报销,纷纷前往门诊治疗,加剧了医疗资源挤兑。
(三)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摸清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和儿童底数,加强分级分类收治,鼓励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普通型病例、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建议依托已建成的方舱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集中治疗,缓解定点机构压力。出现重症的,要及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定点医院收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基层要千方百计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群众平时外出严格佩戴口罩,做好日常消杀。引导外地务工人员错峰有序返乡,提倡红白事简办,减少人员聚集流动规模,尽量压平感染高峰曲线,缓解医疗机构压力。社会各界要营造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良好氛围,建议市有关部门出台完善激励保障政策,保持医护人员队伍稳定和持续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