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耗材的作用和用量迅速增加,人造器官、介入材料等高值耗材广泛使用。目前,医院医疗耗材的年度使用费用已占其医疗总收入的6%至16%,我市医疗耗材报销费用占年度总报销费用的13%,已成为医疗费用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以械养医”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
1.医患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由于高度专业化,医疗机构在销售和使用高值耗材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面对是否使用高值医疗耗材、选择进口产品还是国产产品等,患者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和理性选择。其中高值耗材大多数是自费项目,不能报销,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
2.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医用耗材的销售环节太多,每经过一级代理或一个环节,价格都要增加一定比例,最后一级代理给医院的价格平均增加2至4倍,甚至是出厂价的10至20倍。政府部门对高价值的耗材采用的是间接管理,缺乏对生产企业虚报成本和虚高报价的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推行集中招标采购,中标医疗耗材的价格明显降低,比如,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支架价格由平均1.3万元下降至700元左右,极大地降低了相关患者的经济负担。但仍然有很多未中选的医疗耗材价格居高不下。
3.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医”、“药”、“医用耗材”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当“医”和“药”不能带来足够的收益以补偿医院的政策性损失,而政府补偿又不到位时,医院就会通过增加设备检查以及耗材使用来等办法弥补医改政策导致的收入降低。这种不合理的补偿机制,逐渐导致个别医院、医生偏向多用耗材,用高档、进口、价格昂贵的医疗耗材,这样不仅会增加患者就医负担,也会加重医保资金压力。
二、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监管的建议
1.制定高值耗材监管目录。将医疗临床中价格高、使用量大的医用耗材列入监管目录,逐步缩小医疗项目外单独收费的高值医用耗材产品范围,对确定单位收费的高值医用耗材建立统一的目录进行管理。
2.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制度。建议有关部门对列入高值医用耗材监管目录的产品进行定期分析,必要时组织力量对有关高值耗材购销价格开展专项调研,搜集相关产品国内外价格信息,并在价格监测平台上发布,引导高值耗材购销双方合理制定产品价格,增加价格透明度。
3.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于同一种耗材,无论是高档还是抵挡、进口还是国产,只要是市场上合法销售的,医疗机构都应予以配置,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患者的需求,避免只配置高档耗材的现象。在医用耗材选择时,医院应首先向患者说明能供其选择的品牌、价格等信息,解释清楚每一种高值耗材的特点和性价比,由患者或其家属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决定,对于征求患者意见的情况,医院应予以记录并存档。
4.增加政府对公立医院应有的投入。政府对大型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是导致医院驱利、求生存的根本原因之一。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就必须保证公立医院基本的硬件和发展投入。通过更有效的管理规则和制度设计、薪酬改革以及医院和医生的补偿和激励制度及奖惩机制设计,切断医生、医院与医用耗材企业之间的关联,打破灰色利益链,使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进一步回归,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确保医院的公益性。
5.加大违规惩罚力度。利用行政、法律手段,严厉整治医疗耗材市场,对高值耗材在生产、流通、招标、使用等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加大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