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及分析
会展业是助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树立地域品牌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会展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竞争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特色和品牌影响,同质化严重;其二,具有一级、二级资质的会展企业较少,会展管理和策划等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其三,会展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其四,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数量均不足;其五,项目单一,缺乏衍生产品;其六,传播不力,辐射范围有限等。
当前,会展业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成功塑造出会展自身特色和品牌,吸引更多的项目方参展、入驻以及大量观众参与,是我市会展业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一个地区会展类型选择来说,经济和文化结构是关键影响因素。我市陶瓷文化底蕴深厚,与此同时,我市陶瓷产业也具备一定规模,在此基础上,定期举行“陶瓷之源”古陶瓷特色博览会,有助于挖掘利用我市陶瓷文化优势,促进我市会展业特色化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是完全可行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我市古陶瓷文化积累深厚
我市具有悠久的制陶制瓷历史和深厚的陶瓷文明,陶瓷文化资源十分丰厚,长期是陶瓷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尤其我市“陶瓷根文化”优势突出,是多种古陶瓷的原生地,具有独特优势。我市汝州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鹳鱼石斧陶瓮,是我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体现了史前彩陶艺术的高度成就。唐宋时期,在今平顶山境内,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陶瓷产区,花瓷、汝瓷在此诞生并入选宫廷,成为一代名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被发现,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录。这些成就,都是我市古陶瓷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
2.我市陶瓷产业与研究基础较好
平顶山地区陶瓷原料矿藏丰富,一直是传统的陶瓷产区。目前,汝州、宝丰、鲁山、郏县等市县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产业,生产的瓷种包括汝瓷、花瓷、艺术瓷,以及建筑卫生陶瓷和工业陶瓷等,在国内外陶瓷产业中,已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我市陶瓷研究具有较好基础,以非遗传承人、陶瓷企业、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为代表,已经形成一支规模可观的研究队伍,研究水平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3.市委、市政府对我市陶瓷产业高度重视
近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陶瓷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研究工作。2020年10月,为做好平顶山“十四五”期间陶瓷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工作,为改善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发展现状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由平顶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对平顶山陶瓷产业进行了大规模调研。在2021年公布的平顶山市十四五规划中,采用了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平顶山市要促进陶瓷等特色产业提高档次水平,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
4.促进我市陶瓷产业发展和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市陶瓷产业蓬勃发展,尤其在我市陶瓷主产区,一批陶瓷产业园区正在兴起,如汝州市汝瓷小镇投资20亿元,已经吸引80余家汝瓷企业入驻,成为了具有汝州地域特色的陶瓷文化小镇。通过举办古陶瓷特色会展,能够深入挖掘我市陶瓷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我市陶瓷文化特色,有效提升陶瓷产业影响力,形成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名片。同时,也有利于借助会展业的发展,强化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影响力提升。
二、关于举办“陶瓷之源”古陶瓷特色博览会的几点建议
为挖掘陶瓷根文化,举办好“陶瓷之源”古陶瓷特色博览会,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打造我市“陶瓷之源”博览会品牌,构建特色文化IP
我市举办古陶瓷特色博览会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渐确立自己的品牌优势。近年来,我市在复制、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为我市挖掘古陶瓷文化资源,打造“陶瓷之源”博览会品牌提供了重要条件。在会展业融汇发展的背景下,IP建设与品牌构建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促进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有必要开展IP形象的设计,形成与品牌的互动补充,形成我市陶瓷博览会品牌建设与IP构建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局面,以品牌为引领,IP为载体,融合陶瓷文化特色,构建陶瓷文化IP,带动我市古陶瓷特色博览会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2.突出地域特色,汇聚各地精华,打造集展示、交易、教育、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会展平台
我市举办古陶瓷特色博览会,应当深挖我市陶瓷文化内涵,突出鹰城特色,彰显我市形象,同时还应站位高远,展现中原陶瓷风姿、中国陶瓷气度。建议我市举办古陶瓷特色博览会,应突出地域特色,汇聚各地精华,在内容上应包括古代陶瓷精品、非遗传承、产品创新、产业发展等内容,在功能上,应集展示、交易、教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打造综合性古陶瓷特色会展平台。
3.合理发挥政府和企业在会展中的作用
由于我市会展业起步较晚,会展公司数量和质量不高,市场机制尚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也不够完整。因此在会展业发展中,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利用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过程的引导、协调和扶持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行为的主体。因此,以古陶瓷特色为依托举办博览会,要不断引进竞争机制,促使会展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机制,使得企业间能够充分竞争,利用强强联合、收购重组等市场手段达到优胜劣汰,以达到做大做强会展企业的目的,促进完善会展产业结构和会展市场机制走向成熟。
4.大力促进会展与旅游的整合发展
要形成并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会展经济,必须强化会展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动关系。事实上,一个地区能够形成较为强烈的会展需求,旅游业参与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市“陶瓷之源”博览会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古陶瓷特色不仅可以成为我市会展产业发展的依托,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依托古陶瓷特色发展我市会展业,有必要推进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
5.开展文创产品等会展衍生产品设计生产
文创产品既紧扣地域文化,又注重贴近现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实用价值,是传播传统文化有效途径,也是继承发展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年轻群体,文创产品以其所特有的文化性、创意性、审美性和实用性等特征,更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市举办古陶瓷特色博览会,要注重研发基于地域陶瓷文化资源,生产具有较高知识性、价值性、融合性特征的文创产品,如文创盲盒、日常用品、彩妆系列等,借由各类文创产品,讲好陶瓷文化的背后故事,扩展古陶瓷特色会展产业发展链条,构建新的文化资源转化和产业增长空间。
6.强化会展文化传播
在会展业发展中,会展传播是一个重要环节。合理运用传播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会展品牌的覆盖率、知名度、好评度。这就要求我市举办古陶瓷特色博览会,要结合陶瓷文化特征,在对目标市场、目标人群进行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制定实施有效的会展品牌传播策略,采取多种样式,有序推进传播过程。这包括:品牌发布、对融媒体的合理应用、对海报和宣传页的应用、户外广告的展示、结合地域文化的体验传播、实施会展品牌公关传播、以及基于地域文化的人际传播策略等。通过针对各个层次需求,采取有针对性地传播策略,形成不同的传播路线,以有效提高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