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食品产业是我省确定的6个高成长性产业之一,近年来,食品工业迅速崛起,双汇、白象、金星啤酒、三全、思念速冻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河南食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目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省将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大省、绿色食品业大省优势,实施“六大行动”把绿色食品业打造成为我省万亿级支柱产业。
一、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建设绿色食品城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四区”战略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把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经费列入年度重要支出,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基地生产的原料开发绿色食品,实现农企对接,提升基地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2021年,全国共有31个完成创建期建设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其中我省19个,我市占3个。2021年,全市新获认证绿色食品57个,绿色食品总数达149个。
二、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市场体系建设、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大生产、小市场”的现象比较突出,绿色食品独特的内在价值在市场上体现得还不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统一规划。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食品加工思维的影响,主要是以分散化的生产模式存在,全市没有统一制定食品产业集约化发展规划,县(市)区各自为政,产业发展全靠食品企业的自然增长,规模效益低,“小、弱、差”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缺乏产业集群发展氛围。
二是食品企业融资难。我市食品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利润率低,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近年来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有的扩张过快,造成资金严重短缺,抑制了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研发平台不足。目前我市食品研究机构较少,研究还比较分散,体制机制还不灵活,产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产学研实质性合作还需加强。
四是品牌效应尚未凸显。目前我市食品产业的产品结构还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同质化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知名品牌相对较少。
五是食品产业人才缺乏。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发人员、岗位技能型人才等还非常缺乏。
三、 加快“绿色食品城”建设的建议
(一)成立“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办公室。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全省及地区的食品产业发展动态,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发布有关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利好政策,整合我市食品产业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打出我市食品品牌,以点带面,有效持续推进我市食品行业长期永续蓬勃发展。
(二)成立“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基金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市食品行业多为中小微企业,有很多好的创新项目、科研成果,不能及时的转为工业生产,白白失去了好的市场发展时机。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对各县(市)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给予资金支持。根据全市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特点,结合区域主导产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着重扶持重点企业,使其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化方向推进。
(三)成立“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联盟。建立我市食品产业交流、学习和优势互补的平台,抱团取暖。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联盟氛围,通过联盟组织,进行优秀企业和企业优秀运营板块的经验分享学习。通过联盟组织交流活动,有效扩大我市食品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为我市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带动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建立校企沟通合作平台。制定“绿色食品城”建设发展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定向培养我市食品产业需求的专向人才,有效提高产学研的粘性和转换社会价值的效率。
(五)打造知名会展品牌与高端论坛。定期组织举办中国(中原--平顶山)绿色食品博览会,举办绿色食品高端论坛,对我国、我省绿色食品发展进行研讨交流,逐步把平顶山食品博览会及论坛打造成知名的品牌展会和知名论坛,提高平顶山市食品产业知名度。
(六) 加强培训,奠定平顶山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
为保障食品品质及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建议开展食品企业培训,主要包括企业负责人培训、质量安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