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68X/2023-00006
  • 发布日期
  • 2023-05-30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5-30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70号
提案者
王娟娟、孙延辉
标题
关于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提案
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各种文化差异和新思潮的出现,冲击并重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却无法正确辨别新文化思潮的好坏,导致其价值观沦陷,使一些大学生在最美好的年华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直接导致一个家庭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研究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犯罪问题,是全社会的职责,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犯罪现在已经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30%。另外,大学生从走出学校到走上工作岗位,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空档,脱离了学校、家庭的控制和监管,加上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经济来源,也最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提前大力推进在校法治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当下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犯罪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

         2.犯罪类型向复杂化、多元化发展。

         3.犯罪智能化、高科技化、网络化。

         4.犯罪动机情绪化。

         5.犯罪手段暴力化、凶残化。

         6.犯罪形式团伙化。

        二、针对大学生犯罪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1.在校期间,注重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受环境影响非常大,而这一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校期间应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预防大学生犯罪,应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其中又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首先,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针对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学校要经常开展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由心理学老师组成的咨询平台,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大学生及时排出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其次,引导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两性关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宣传教育。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重要补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当代文化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可能会面临师资力量的薄弱,可以由相关部门制作法制宣传课件,进行网络宣传。

          4.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各地学校在针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仍然显得很薄弱,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致使一些大学生对物质享受的盲目追求中迷失了方向。首先,学校可以增设法制宣传栏,开办法制宣传刊物,增设法制宣传方面的校园广播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其次,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定期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来校结合真实的大学生犯罪案例开展法律讲座,通过案例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大学生能懂法、守法。最后,学校要将法律学习贯彻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法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5.司法机关的配合协助。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司法机关也要积极配合各学校进行法治教育。首先,发挥法制宣传职能,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好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关。其次,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犯罪这条主线,向大学生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维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发挥法律矫正职能作用,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把好大学生犯罪的转化关。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特殊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犯罪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犯罪问题,作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滋生大学生犯罪的土壤,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承办单位
市司法局(协办单位)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市教育体育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顶山市委员会十届一次会议关于“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建议”的提案(第170号)由贵单位主办,我局为协办单位。市司法局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工作,现提出以下协办意见: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统筹部署,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市法治建设总体规划。提请市委、市政府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法治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规划,将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工作作为法治鹰城(法治政府)年度考核重点内容,将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市财经学校、市工业学校、市技师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列入考核对象,指导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普法讲师团和志愿者队伍,督促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将青少年和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二)深入推进“法律进校园”。鼓励和支持市、县司法行政系统及公共法律服务人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联合市教体局开展第一届、第二届全市教体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以“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时机,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精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治书画、“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活动,体现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引导性和互动性,使法律知识在大学生中真正入脑、入心。

 (三)向大学生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组织各法律援助机构与高校、中小学校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进高校活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爱民实践服务的具体要求。在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推动提升高校法学院(系)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水平。组织开展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法律咨询,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了解法律援助。引导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法律援助宣传,增强大学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做好大学生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监管。在依法矫正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人性化监管措施,帮助其在顺利实施矫正的前提下完成学业。因人施矫,定向矫正。成立由学校、家庭、社区等多部门组成的社区矫正小组,对矫正对象在矫正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身心健康。制定符合大学生社区矫正对象特点的矫正方案,做到一人一案,定向矫正。注重帮扶,情感感化。充分了解大学生社区矫正对象学习、工作、生活、家庭、社会交往等情况,多方位进行帮扶。对有就学意愿并符合就学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引导其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局虽然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委、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发挥司法行政系统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压实大学生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将加强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责任制,将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法治鹰城(法治政府)考评内容,纳入“依法治校”指标体系。协调教育、民政、团市委、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各方力量,不断增强大学生普法教育的凝聚力。联合市教体局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明确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按照“一对一”模式为全市中小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指导学校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协调律师开展上门服务。结合“12348”法律服务热线、148法律服务网,为大学生提供“掌上”法律援助服务。积极推进法律援助进校园,将涉及侵害青少年权益的家庭暴力、抚养纠纷、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或人身损害纠纷等重要事项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开通大学生法律援助案件“绿色通道”,实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

(三)强化社区矫正监管,彰显法律温度。深入开展在矫大学生排查走访,全面掌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况,提出科学评估意见。在入矫宣告和日常监管中开展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宣传,详细告知违反监管规定的法律后果,树立社区矫正威信。坚持区别对待、教育为主和特殊保护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性格、性别、罪名不同,科学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帮助大学生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完成学业。


                                                                                                                                                                                            2023年5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