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龄化程度逐年攀升,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大力发展养老事业,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建设,让更多农村老人享受新时代发展成果,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
一、基本情况
从人口比例看,我市60岁以上老人基本占全村总人口的30%~50%,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突出。五保户占各村人口的不足1%,并由民政兜底,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全免费入住乡敬老院,能够得到关心和照顾。大部分村庄配备有诊所,根据人口数量的多少一般有1~3个诊所,乡镇设有卫生院。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较低,养老依靠积蓄、子女的支持和养老保险金,消费水平低,日常开销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的比重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农村养老工作,基本上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也存着养老医疗服务发展不均衡、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差、老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一)农村养老机构发展不均衡,养老服务专业水平低。现在养老院一般建设在乡、镇一级,老年人要去住养老院就意味着要离开家和熟悉的环境,老年人不愿去陌生环境,村里又没有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农村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程度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水平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老人去住养老院,没几天就主动要求回家,宁愿一个人在家住也不愿意去住养老院。
(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现有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财政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大部分村(社区)特别是偏远农村,缺乏老年养老机构和开展居家养老的场所和经费。很多村庄还没有具备开设敬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的条件。
(三)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我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离县城、乡镇近的村庄养老机构、设施相对完善,并以公办为主,偏远地区就相对薄弱。通过调查了解有一部分有能力的个人和企业,有意愿投资农村养老业务,并未很好的利用和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四)农村独居人口程上升趋势,将成为未来养老问题重点人群。人口在2000人的村庄里,35周岁以上的独居男性就有二三十人,3000人的村庄里有七八十人,这些人基本终身未婚,无儿无女,也成为当下农村新的社会问题。
(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欠佳,农村养老工作缺乏有益的补充。多数村庄集体经济处于亏损或停滞状态,有个别刚刚起步;经费基本全部依靠上级拔款,拔付的经费只够村两委开展正常的工作,想为村上的老人开展一些服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就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免费或降费的养老服务;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老人,从村集体经济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
三、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医保异地结算和长期护理保险及资助经济困难老人参加医疗保险等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就医难、医不起的问题;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救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适当提高高龄津贴,认真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和重点优抚对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统保等政策,切实提升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各级养老机构、乡村日间照料中心为载体、社会服务组织为服务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养老服务护助补助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性、多功能老年人服务机构;组织村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以支撑和巩固家庭养老;加快日间照料中心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促进其运行和管理与居家养老融合,加大日间照料中心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鼓励采取“公建民营”和购买服务的形式,促其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三)加强对民间资本的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出台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引进民间资金建设养老服务机构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的形式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培育扶持本土养老服务产业和社会组织,充实养老机构服务队伍;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转变,以硬件设施和服务专业水平提升为重点,持续改善养老院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推进医养结合,支持鼓励民营医院建立护理型养老床位。
(四)探索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新模式。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不愿意去住养老院,与他关系比较好的邻居和朋友愿意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并负责他今后的一切事务,等他百年后其房产、土地,归照顾他的人使用耕种。这样既可以使老人安享晚年,也减轻了国家和村里的负担,老年人也乐于接受,可以通过村委会见证监督,双方当事人协商定立协议,并从法律、社会论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摸索一条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邻里互助养老模式。随着,我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国家和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够通过这种互助方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