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趋近,特别是60、70后绝大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养老服务需求与有效社会供给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与之对应的是养老服务薄弱,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养老服务的需求必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社区居家养老是当下合乎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形下的一种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够在不改变老年人原有社会关系的同时,保障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得到专业护理,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的问题。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对推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在今后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尚未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办法,难以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运行。
二是服务供给内容单一,难以满足目前养老需求。如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设施设备不全,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突出,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和个性化需求关注较少,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三是运行机制不健全。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协调联动不畅,涉及的职能部门、社区机构、老年人家庭和社会组织等各方主体职责不清,联动工作机制不健全。
四是专业人才匮乏,护理服务质量低。受社会地位和工资报酬等因素影响,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者较少,且专业水平低。
因此,建议民政部门:
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建设。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提升民生幸福感的基础工程,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建立健全社区养老的管理、监督办法,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运行。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监督办法,明确管理分工和推进举措,强化评估监督,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长期的养老服务工作,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是正常开展社区养老工作的前提,因此,社区养老在壮大养老服务队伍的同时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养老志愿服务制度化、长效化,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大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区、镇(办)、村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新建小区配建移交、老旧小区闲置资源再利用等途径,充分挖掘社区养老设施资源,创新养老服务信息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型养老服务云平台。鼓励引导社会化力量参与,以品牌化、连锁化为发展模式,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五、尝试“政府无偿提供设施、运营商低偿运营”的思路。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具有日间照料、助餐服务、呼叫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总服务台”、“供需对接平台”,就近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