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有效开展宗教工作的重要遵循。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是宗教工作中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真抓实干,超前防范,是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的基础。要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稳定,必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干到实处、抓到细处。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人员活动频繁,有的时段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火灾等隐患不同程度存在。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消除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预防和杜绝宗教活动场所安全责任事故,才能更好的维护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确保宗教场所安全稳定。
虽然近年来我市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确实存在:安全隐患意识淡薄、小规模场所火灾隐患突出、场所人员扑救火灾能力不强、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消防水源保障不够、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各级政府应当时常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宗教领域的安全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场所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一名宗教界人士,根据最近几年在工作中的观察,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依法管理,履行监管职责。相关部门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化管理。建立政府依法管理、宗教界自主管理、属地社会管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综合执法、联合执法,配齐基层执法主体,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解决基层宗教工作力量薄弱、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还要因教制宜,依法维护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确保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有序的活动。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培训。宗教活动场所严格制定执行安全会议制度、自查自检制度、安全值班制度、安全登记制度、安全学习制度、安全训练制度等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工作始终贯穿宗教活动场所各项活动全过程,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场内定期开展安全宣传工作,强化信教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家的自觉意识。选出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掌握消防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杜绝一切隐患。
三、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要从基础的消防安全设施着手,配备各样器材。由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经济能力有限,力不从心,不能投入资金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政府应当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以推动宗教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建设。使消防安全工作更加巩固,确保宗教场所的安全稳定。
四、防范恶性事件的发生。防范恶性事件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头等大事,时刻不能松懈,思想不能有一点麻痹大意。应时刻防范发生在宗教活动场所内的盗窃、诈骗、制造骚乱等犯罪行为;在重大活动、重要庆典、敏感节点更要做好预防恐怖袭击的准备;为防止在宗教活动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应准确掌握参加活动的人员数量,及时提升安保等级,防止倒塌、踩踏等,做好疏散预案。宗教活动场所必须成立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宗教活动场所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特点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人员,明确分工,明确职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有利于抓安全,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问责。实现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查,使安全工作成为宗教活动场所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自身的规模和人员成立应急小队,主要用于救援和应急处置,队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再次,宗教活动场所应备齐安全装备。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灾害,配备齐各类安全器材。数量上和质量上要有所保证,不得因经济问题而少配或不配,确保在灾害发生时有足够的器材使用。不得采购劣质器材,以次充优。经常检查安全器材的状态,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处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