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日益严重的大气雾霾,也表明末端治理已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数据,在六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全部排放量的76%。我国要实现“3060”双碳目标,面临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巨大,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空间!
在我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善的背景下,加快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与发展,将二氧化碳的减排与绿色化利用有机结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率,从源头上根除或大幅度减少三废污染,这种技术既能碳捕获不排放二氧化碳,使之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又能保证能源安全,是当务之急推广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线,是有力推进我市实现碳中和进程的有效路径。这对于我市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未来我国碳汇交易和碳税征收对平顶山经济发展影响
我国2021年7月16日开展在湖北、重庆、天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七个碳排放交易试点。据碳交易网数据,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额为76.61亿元,市场成交量为1.79亿吨,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达到27.48元/吨。但各地区发展参差不齐,不利于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出台碳税政策,专家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各不相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实施碳税政策。在新形势下,我国仅靠碳交易一种政策手段难以实现“3060”目标,推出碳税征收时间是迟早的事。
碳税征收对经济影响分行业看:首先将对石油、煤炭开采、加工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加工形成较大冲击,最直接的影响是提高能源价格,同时对电力行业影响也不容忽视,也会造成其它行业劳动力投入有所上升。对非能源行业而言,使得能源使用成本增加。其次提高了我市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我市产品出口。从全局看:征收碳税将对我市的宏观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对东中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扩大大部分地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总的来说,碳税开征在短期内会加重企业和个人负担,长期来看必将促进环境好转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种发展趋势,将严重限制以资源禀赋为支撑的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二、平顶山市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
据调研,鲁阳电厂2021年排放烟尘32.7吨;二氧化硫301.7吨;氮氧化物529.72吨;二氧化碳515.8万吨;姚孟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0万吨。平顶山总炼焦能力约1200万吨(按每吨焦炭排放0.6吨二氧化碳计),总排放二氧化碳720万吨。再加上地板砖厂、平东电厂、三和电厂、水泥厂、垃圾焚烧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巨大。
三、二氧化碳绿色化工产业链及技术成熟度
如何把CO2资源化、绿色化利用?就是发展低能耗、低成本CO2作为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原料替代剧毒原料——如光气、氯甲酸甲酯或化学产品等,从而成为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新兴战略性产业。
1、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绿色碳酸二甲酯产业链
CO2+CH3OH+C2H4O→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苯酚→碳酸二苯酯
碳酸二苯酯+双酚A→聚碳酸酯(PC)
以碳酸二甲酯+乙二醇为原料衍生的系列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中间体系列;聚氨酯系列;聚碳酸酯二醇系列;碳酸酯系列;清洁甲醇燃料系列;异氰酸酯系列;医药中间体系列;农药中间体系列;聚碳酸酯系列;绿色合成丙烯酸酯。
2、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能源燃料
(1)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甲醇燃料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团队开发的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工业化装置上实现千吨级/年绿色甲醇合成(使用绿氢),甲醇选择性达到98%,甲醇纯度达到99.5%,催化剂抗中毒和抗烧结,运行1000小时以上无明显失活,技术成熟具备商业化生产。
(2)二氧化碳制备国VI标准汽油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在山东邹城工业园区开车成功,经第三方检测,辛烷值超过90,生产出符合国VI标准的清洁汽油产品。该技术于3月4日在上海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技术已经具备规模商业化生产。
(3)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燃料乙醇
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是一项新兴的生物科技技术,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直接转化为燃料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北京首钢集团郎泽新能源科技公司4.5万吨装置已成功运行两年,技术已经商业化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河南省平顶山市与平煤神马集团合力正在推动这一项目实施。
3、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绿色高附加值产品
(1)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生物可降解新材料PLA(聚乳酸)
2022年4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光驱动的自养蓝藻细胞工厂,以CO2 为原料,从头合成生产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本项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以玉米等粮食作为生产材料,导致材料生产与粮食供应产生资源竞争的传统PLA制造,同时解决塑料污染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2)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团队经联合攻关,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石化区建成了10万吨级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碳酸酯工业装置。2021年3月至今已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技术已经成熟。2022年5月24日该成套新技术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四、对策和建议
1、市政府对我市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牵头组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产业投资政策等,积极培育和引导鼓励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创新与绿色低碳产业经济发展,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创新和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大示范工程。
2、市政府组织实施市级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创新等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二氧化碳资源化科技攻关项目,建设一批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创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应用转化基地,探索我市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3、市政府建构对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产业支持的财政金融的制度体系,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支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研究并出台相关方面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发展和引导绿色金融支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利用技术创新与发展开发二氧化碳宝贵资源,加快我市二氧化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