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近十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并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工作部署,为助推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推进平顶山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培训体系,助推技能社会建设。
一、平顶山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现有各类职业院校27所,在校生9万余人,教职工5082人,专任教师3594人,“双师型”教师1236人。其中,高职学校5所,省属中职学校1所,市属中职学校4所,市属技工类学校4所,县属中职学校7所,县属技工类学校2所,民办中职院校4所。近年来,平顶山市制定出台了《平顶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明确建设目标、改革路径、支持政策等。平高集团、河南贝特尔药业、河南铁福来装备制造股份、兴盾物业服务集团、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家企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建了全国煤炭职业教育集团、河南质量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平顶山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平顶山技工教育集团等4个职教集团。挂牌成立天通电力、郑煤机智慧矿山、尼龙科技、中平智能工程、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润泽餐饮、宇通汽车等8个校企合作产业学院。
二、平顶山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激励政策不具体、不能落地。利益是驱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最有效途径。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文件,但地方普遍缺少与国家政策相配套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的政策还缺乏具体落地的措施,以致相关企业得不到政策优惠,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2.相关利益主体权责不清。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制衡与博弈,其利益主体涉及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以及行业协会,它们之间权责的紊乱不清制约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进程。产教融合并不是教育一方的事情,它涉及区域行业及相关主管部门,很多政策需要多部门协调才能落实。
3.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当前,平顶山市产业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虽然关联较为紧密,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规模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如尼龙化工新材料作为平顶山发展的核心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大,但在平顶山仅有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和平顶山工业职业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且每年毕业生较少,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二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区域经济产业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迅速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对院校专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建设逻辑上,对专业的内涵发展、生产性实训、研发型校企合作的关注还不够。
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培训体系,助推技能社会建设的建议
1.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平顶山市有5所高职院校,尚未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议平顶山市政府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支持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学院等申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采取合作、托管、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平顶山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
2.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议。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根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议成立平顶山市产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同推进,切实发挥政府、企(行)业、院校、园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作用,形成同向合力;二是建议建立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完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机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落实《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的政策规定;三是建议建立动态产教融合项目库,对于经过认定核准入库的项目,对实施主体在资金、土地、双师型人才、设施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特别是对于列入国家和河南省的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项目,由市财政按项目投资额30%予以支持;四是建议加快建设平顶山市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产业人才数据平台,把政府、企业、学校、人才、项目、创新、就业等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政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五是建议制订《平顶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各方责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3.强化培训体系,助推技能社会建设的建议。为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建议支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等职业技能培训,建议支持平顶山社区大学建设各级社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