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73/2023-00004
  • 发布日期
  • 2023-05-19
  • 主题分类
  • 2023年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浏览
提案号
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04号
提案者
陈延宾
标题
关于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提案内容

一、情况及分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政府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围绕建设“四城四区”,凝心聚力、实干拼搏,抓出了好的发展势头,干出了好的发展氛围,创出了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财税扶持。增强用于专项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的力度,扩大企业贷款贴息资金的规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进行贴息;加快政府监管部门制定中小企业诚信规范制度,指导中小企业建立起合法、有效的诚信体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实施规划中小企业产业园,让中小企业能够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增加诚信度。

二是构建新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抓重点,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围绕重点企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谋长远,全力破解“资源能源独大”困局,做好数字产业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参加各类展览展销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并购等投资业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加强基础环境改善,加强产业扶持政策,加快企业多元化发展步伐,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

三是招才引智。人才关系到一个地方的软环境。要提高人员素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管理型经济性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外向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将民营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市企业家培训计划,对全市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高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每年选派部分优秀企业家到省外专业机构、企业考察学习研修,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培养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优势行业扶持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及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技术领先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创新财政投入方式,通过无偿援助、偿还性资助,贴息贷款、风险补偿及事后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步伐。

五是完善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互促发展,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提质升级。搞好学校、医院、住宅、服务网点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生活宜居的优美城市环境,为项目入驻和人口集聚创造条件。

承办单位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陈延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平顶山市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工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经济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接到提案后,委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多次研究讨论,一致认为,您提出的建议贴近实际、分析透彻,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意见。

近年来,平顶山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建设“四城四区”,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聚焦“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建立完善双线嵌合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保生产经营、保物流畅通、保政策助力、保防疫安全各项措施,将1689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占全市企业(项目)总数的80%。创新实施“1+14”实体化专班推进机制,实时监测、调度企业(项目)生产运行,“四保”企业正常生产率达94.3%,有力地稳住了核心生产能力。出台并推动实施惠企纾困“1+3”政策体系、稳住经济一揽子160条、稳经济接续76条等工作方案,制定提振市场信心82条举措,让惠企“真金白银”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同时,完成对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的升级改造工作,并横向联通市“信易贷”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纵向连接国家、省、县各级信用信息平台,形成上通国省、横联行业、下接县区的全市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体系,信用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二是强化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聚焦优势产业,明确产业建设方向和发展的重点领域,打造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我市新培育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家——叶县尼龙材料产业集群;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家——舞钢市产业集聚区的特钢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为我市相关产业协同互补、集聚发展提供载体。

三是聚力招才引智。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人才和项目需求信息征集统计工作体系,严格审核把关,深度挖掘人才(项目)需求信息,精准印制人才(项目)需求目录,为我市延揽人才(项目)打实基础。五年间累计组织参加和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共计159场次,共征集4852家(次)用人单位,提供89506个人才需求岗位。累计51186人签订引才意向书,签约入职26521人。持续实施平顶山市“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和“鹰城企业家大讲堂”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原领军型企业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等专题培训,提升我市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高精尖缺”为导向,着力提升企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重点培养出一批业务技术能力强的带头人、行业标杆、旗帜,2018-2022年共培养选拔平顶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9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2人,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2年以来共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6430万元,争取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央奖励资金247万元。优化整合现有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设立3000万元的平顶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我市制造业做大做强。其中专门设立中小企业类支持项目,重点支持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同时,积极落实企业满负荷生产奖补政策,2022年,一季度全市共有68家企业获得奖励资金950万元,二季度全市共有90家企业获得奖励资金1450万元,有效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满产达效。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平顶山鲁山机场前期取得重大进展,平漯周高铁施工招标已完成,计划在上半年开工,呼南高铁洛平段已列为今年开工项目,沙河复航工程已建成,焦唐、叶鲁、焦平三条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周平、郑南高速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大西环、平煤大道一期已建成,许南路东移、平鲁快速通道、东平郏路、东部客运枢纽站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豫西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初见雏形。编制完成《平顶山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实施方案》,谋划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供水管网分区计量、供水管网压力调控、供水智能化工程等四大类工程,估算总投资达2.98亿元,到2025年可实现市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6.5%。同时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监测、路网运行监测等体系,谋划实施平顶山市区智慧交通、平顶山市城市智慧公交等项目。推动建设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瑞集团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树立了传统制造企业向具有生态主导力的平台型企业转型的标杆。持续完善智能充电网络,累计推动全市6家充电设施运营商、47座充电站接入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建成公共充电桩1000台以上。

整体看,我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还有空间、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引领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下一步,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抓机遇,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紧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贷款贴息等国家政策动向,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为争取国家后续政策支持做足准备。压茬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对进展缓慢、工期滞后的项目及时挂牌提醒,通报批评,为稳住全市经济基本盘打下坚实基础。做好用地、用能和融资保障,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中的用地、环保、规划、选址等困难和问题,全力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尼龙城建设提速行动,巩固提升尼龙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大力引进河钢集团等一批特钢不锈钢行业龙头企业,拓展开发高性能宽厚板优势产品。推进河南西部(洛阳-平顶山)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持续对标提升,加快石龙区独立工矿区、宝丰县重点采煤沉陷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壮大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规模,持续推进半导体基础材料、智能传感器等前沿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开发区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开发区运行机制,推动开发区晋位争先,不断集聚高端要素资源,为平顶山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三是实施“万人助万企”深化行动。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发展工业经济总抓手,与助力项目建设、加强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切实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拓市场、保增长、降成本、增效益。精准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惠企政策,聚焦企业高度关注、需求强烈的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政策宣传培训,切实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实施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和“一企一策”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滴灌”的个性化服务和政策倾斜。开展企业入库培育、头雁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企业上市培育等行动,努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单打冠军、隐形冠军、质量标杆、头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形成支柱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四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实施方案,聚焦粮油肉蛋菜等基本民生商品,强化价格监测预警,会商研究保供稳价措施。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组织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签订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落实煤炭安全保供奖惩措施,保持电煤合理库存。做好水电气暖价格管理,坚持清费顺价,全面梳理现行收费项目和标准,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规范价格收费行为。加强成本监审,依法履行价格听证等程序,科学制定价格,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5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