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以人才第一资源更好地激发和转化创新第一动力;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使劳动力供给更好满足产业升级需要;要通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富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截至2020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9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6万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是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攻坚之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为加快培养鹰城工匠人才队伍,2020年11月,平顶山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以平顶山技师学院为教学基地,成立了平顶山市工匠学院,这也是全省第二家地市级工匠学院。2022年3月,宝丰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与平顶山市工匠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挂牌成立了平顶山市工匠学院宝丰分院,成为全省首家县级工匠学院。两级工匠学院成立以来,在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打造工匠品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工匠人才“头雁作用”。平顶山市工匠学院师资力量以技师学院师资队伍为主,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1人、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70人。同时选聘一批在国家和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或荣获中原大工匠、鹰城大工匠等荣誉称号的工匠人才为特聘教师,成立工匠学院专家人才库,首批入库包括由中原大工匠、省级以上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技能大奖获得者、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等组成的28名工匠类专家和由高校推荐产生的10名高校类专家人才。工匠学院专家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将不断吸纳行业专家、领军人物加入。
二是打造工匠培育“黄埔军校”。工匠学院自成立以来,依托学院教育资源和工匠专家队伍,通过校企结合,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培训、研修、观摩活动,其中工匠人才高级研修班2期,员工技能提升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10期,共计培训823人次,培训学员涵盖了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和工匠后备人才。培训班采取集中教学、现场观摩、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既有政策理论和技能实操,又有制度建设和成果展示,备受企业和学员的好评。下一步,工匠学院将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培训方案,开展工匠讲堂、短期集训、中长期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养教学,打造产业工人、行业工匠成长成才的摇篮。
三是擦亮鹰城工匠“金字招牌”。以工匠学院为平台,开展第三届和第四届“鹰城大工匠”选树活动,全市现有“鹰城大工匠”30人,“中原大工匠”16人,带动全市开展工匠评选年均100人次;深化师带徒、“匠”带兵行动,2021年以来各级工匠人才累计签订师带徒协议4500余份;与国家级、省市级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建立合作机制,开展工作室领衔人培训,举行示范性创新工作室观摩活动,全市已建创新工作室19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28家,市级86家,累计取得专利500余项、创新成果4000余项。
平顶山市工匠学院通过开展培养培训、工匠选树、师带徒等活动,发挥了鹰城工匠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2023年,市总工会计划在工匠学院举行第七届全市职工技术运动会,开展系列工匠培训活动,建设示范性创新工作室,选树“鹰城大工匠”。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劳模队伍综合素质,发挥劳模先进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劳模教育带动和促进劳动教育,在广大劳动者和青年学子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
为进一步发挥好工匠学院作用,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我们建议:在工匠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平顶山市(河南省)劳模学院。
一是打造劳模综合素质提升基地。在劳模学院开展以劳动模范为主要对象的学历教育和培训,使劳模先进人物继续与时代同成长。开设劳模素质提升班、理论学习班、“劳模大讲堂”等专项学习班次,不断加强劳模队伍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大力提升劳模等先进群体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能素质、道德素质,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实施劳模精神社会培训,针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根据学员组成机构和实际需求,分别开展思想政治、革命传统、公共实训、专业技能教育培训,设置思想素质提升、能力素质提升、专业课程、前沿科技、科创一线、交流学习等课程模块,因需施教,提升参训学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打造劳模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组织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我省、平顶山市有代表性的劳模人物和劳模园、劳模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基地等资源,积极打造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把劳模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聘请劳动模范为行业教师和学生成长导师,建立劳模精神社会实践基地,举行劳模报告会、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等,采用多种形式弘扬劳模精神,对青年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向中小学思政课延伸,形成大中小学共同学习、共同收益的良好局面。
三是打造劳模文化理论研究基地。开展劳模精神理论实践研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光大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高校科研人员,深入挖掘劳模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申报科研、教研项目,撰写科研、教研论文,产出一批高质量的优秀社科成果,把劳模学院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人文社科研究平台。推进建设劳模文化体验馆。主要展示劳模历史、劳模事迹、劳模精神、劳模贡献、劳模互动交流、劳模精神实践基地虚拟仿真体验等内容。
四是打造劳模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各级劳模先进开展研讨交流、社会实践、劳模报告及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畅谈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加强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立劳模宣讲团,开展劳模宣讲进校园、进车间、进班组、进社区等活动,采取专题讲座、集中授课、互动交流等方式,讲述自己爱岗敬业、匠心筑梦和奋斗圆梦的故事,引导全社会尊崇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和关爱劳模,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