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少年强则国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事关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未来。开展好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磨炼意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观念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强国固基意义重大。
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体育工作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在调查中发现,学校体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体育师资在数量上还存在不足,由于体育课时增加,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不能一步到位,兼职体育教师增多,基本专业技能不会,一些学校在职体育教师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二是学校运动设施数量不足。因为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不断增加,农村学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导致学生体育场地的不足,设施不够,体育器材不够。
三是学生的身心素质令人担忧。从平时学校开展活动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测看出,学生体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比例增高,小眼镜现象多。
四是学校存在重竞技轻普及的现象。出于比赛和考核的需要,学校会组建各类运动队,平时加强训练,积极参与比赛。这能为学校争得荣誉,可是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普及任务要求。
为此,我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在五育并举的当今,教育部门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把学校体育作为学生德育形成重要载体,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引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中小学生体育网络,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中小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体育督导和检查
教育领导部门要成立体育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分工,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建议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建立科学的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行政问责机制,利用反馈箱、投诉热线、网络平台等多渠道,鼓励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反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将学校体育纳入各类教育规划。
三、落实保障措施,促进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
第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大招聘力度,解决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要通过校本教研、集中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建设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第二.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齐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场馆利用率,可采取分类实施,对新建、改扩建的学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体育设施、器材。对老校区鼓励统筹社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对本校师生和公众有序开放。第三. 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证体育教育时间和内容双落实,制定和完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等教学行为,杜绝“放羊式”体育课,切实提高体育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第四. 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赛事,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锻炼,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形成家校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学校要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学生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开展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争取做到人人都参加一个体育社团,以课程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第五. 将小学体育纳入期末质量测试。以质量测试为手段督促学校落实体育课开展好,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健康和谐发展。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意义重大,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双螺旋”,也让国家的后续发展更有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