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作业管理情况
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学科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集体商议作业量,统一下周作业内容,并要求:
1)作业分层布置(ABC三级难度数量,由学生根据自己程度自行选择);
2)批阅时标注日期和等级(A,A+,B+,B,C)
每周各科作业,由备课组确定后,校内公示。通过问卷调查、备课组汇总、年级部问询等多种形式开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统计工作,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科及时提醒、约谈相应教师,提醒作业布置要规范,保质控量。
2.学校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来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坚持并不断完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模式,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确立“四十一”教学模式,即“四个精准”:精准任务分层习,精准节点及时习,精准帮扶互助习,精准展评促进习;“十个环节”: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十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学而时习。
学期初集中编制学科导学(思)案,并在集体备课时通过主备人(中心发言人),辅助备课人等不断完善,最后提前一周定稿之后,才开始统一印刷使用,学期末会把用过的导案再集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校本教材,循环使用。
3.学校积极引导学科组认真探讨作业形式和内容,全面控制作业时长(分层布置),杜绝无效作业和“体力”作业。
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和学而及时习,部分作业当堂在校内就完成了。同时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分层布置布置作业,总时间不超过1.5小时;政史地生作业当堂完成,日常不允许留课后作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了作业完成辅导,并根据作业完成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真正发挥“作业”的练习反馈作用。老师在精准点评讲解作业(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做好笔记整理。年级部通过“整理笔记”习惯大赛展示高质量的整理笔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