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第四中学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2-17 浏览次数: 浏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依据《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改革,有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平顶山市第四中学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工作部署,遵循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规律,以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抓手,促进我校在学校特色、课程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逐步形成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和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设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课程内容多样、教学方式灵活、评价科学有效、办学成绩卓越的普通高中,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更具特色的教育服务。

    (一)总目标:打造“学生有特长、课堂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魅力学校,办鹰城名校、省内一流、全国有名,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高中。

    (二)品牌建设目标

      1、加强学科特色建设,争取3-5个学科成为河南省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争取4-5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省级课题结项。

      2、实行多元化办学,创新发展国际特色高中教育。

    (三)课改目标: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四中数字化课堂品牌。

    (四)基础建设目标: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造智慧校园。

    (五)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人人成才”的培养目标。

    (六)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自律、自主、自强”的人格和“明礼、诚信、感恩、担责”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一)科学统筹规划,深化特色学校创建。

      根据学校的办学基础、生源特点、师资情况与发展定位,结合省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科学规划我校多样化特色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学校根据《平顶山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意见》精神,深化我校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将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从管理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校园特色、德育特色等方面,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达标”的超常规发展思路,坚持“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围绕“建有品位的校园,塑有品德的教师,育有品格的学生,办有品牌的学校”这一总目标,启动学校的品牌建设,制定学校发展第二个五年(2020-2025)规划,聚焦内涵提升,深入实施“走动管理”(在走动中发现问题,在走动中分析问题,在走动中解决问题,在走动中发现典型,在走动中提升自我),抓管理,抓质量,抓落实,重实效(三抓一重),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教学成绩连年提升,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逐步提高。

      (二)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优化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全面拓展教育资源,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坚持立德树人,规范课程实施。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品德教育。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重视劳动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2.开设丰富多样的德育课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汇编成《简明读本》并引入课堂;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开展好“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社团成果展等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实施“一生一特长,一生一技能”的学生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周边文化资源,打造陶瓷、茶艺、礼仪、足球、武术等精品社团;兴建学生发展中心,建设四中创客空间。加强美育教育、节日文化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拓宽育人途径,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特长,提供长远发展环境,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省级示范性学科。

      学校将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有较高道德修养和理论素养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筑牢立德树人基石。开展教师誓词宣誓、签订师德承诺书等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年度“最美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保证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年度师德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考评作为教师晋级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学习宣传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弘扬师德师风先进事迹。

      2.转变教师课堂育人方式理念,采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平台,加强学生作业反馈和考试反馈,加强教与学过程中课前学案自练、课堂限时检测、课后达标验收、阶段考试评价四个阶段管理,以练促学、以考促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形成适合我校师生特点的教学范式。

      3.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将加大师资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名师工程”,发挥骨干教师力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将“师带徒”落到实处;抓好骨干和青年两支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特长教师冒尖发展创造良好成长环境,朝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社会知名度高的教师队伍的目标迈进,努力使学校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4.加强学科组建设,激发学科团队新活力。教研组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教研。教研组要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提升学科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争取2-3个学科入选平顶山市普通高中示范性学科。积极推进学校特色教学范式的创建和推广,开展本学科深度学习课题研究,争取4-5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省级课题结项。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数字化课堂品牌。

      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完善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探讨适合各年级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助推我校数字化教学深度发展。立足校情、学情,打造高一、高二“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高三“微课辅导教学模式”,形成我校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四中数字化课堂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月”、每周二、四“同课异构”听评课、学科活动月、学科竞赛等活动,让每个教师熟练应用“四中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学生深度学习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

      (五)创设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按照国家和我省课程设置要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学生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等情况,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加强课程开发、设置、管理,构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通过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加强体育课教学,深入开展“一生一特长”活动。把体育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深入开展“一生一特长”活动,增加训练项目、拓宽训练渠道,在个性化的爱好之上,让学生们玩出学习成绩的提升、玩出独立自主的品格、玩出团队合作精神。

将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确保计划落到实处。按“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比赛有成绩,社会有影响”的校园足球队建设模式,做到“教师落实,队员落实,时间落实,场地器材落实,经费落实”五落实,为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依托校园足球实验班优势,合理调配队员,制定科学训练方案,力争五年内省长杯足球赛取得佳绩。

      尝试在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实行“选课走班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乒乓球”5项体育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位学生的体育特长。

      2.开发设计校本课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特长,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选修课程,学校和各学科组还要着力开发多种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

      学校组织编纂了《平顶山市四中校志》《平顶山市四中校庆纪念册》《大美四中》《德育读本》等校本文化读本,正在组织编撰的有《四中草木志》《四中花鸟志》《四中·二十四节气》《四中垃圾分类指南》《四中心理辅导手册》等校本教材。通过这些课程和教材的开设,强化校史教育,讲好四中发展故事,弘扬自力更生、团结拼搏的四中精神,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各教研组也要探索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数学组的《四中学生数学错题集》、英语、语文组的《学科背诵手册》、体育组的《四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手册》、生物组的《四中草木志》《四中花鸟志》等。相信这些校本教材对于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尝试个性化教育定会大有裨益。

      3.开设以培养学生志向、志趣为目标的生涯规划课程。为适应新高考,学校将建设专门的生涯规划教室,培养专兼职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利用高校、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业兴趣与专长。依托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质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科目,合理规划学业发展,提高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规划意识。

      4.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学校认真贯彻指示精神,把劳动文化贯穿于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中,一是继续开展“家庭道德作业”活动,依托家庭,引导学生通过家务劳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优秀品德。二是在学校周边租用农田,建设农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蔬菜、花卉等种植,将生物、地理等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三是将农业生产劳动纳入课程体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高一开设蔬菜、粮食种植课程,高二开设果木、经济作物种植课程,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了解掌握农作物种植的知识和技术等。四是充分挖掘农业劳动中的文化元素,加强农耕文化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5.开展研学旅行,拓宽文化活动路径。

      近年来,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到宝丰烈士陵园、宝丰革命纪念馆、湛河源头、中华曲艺展览馆、曹沟革命纪念馆、平顶山博物馆、科技馆、龙山等地进行研学旅行,普及人文社科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磨炼坚强意志。我校将继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明确活动主题,做好课程规划。扩展研学旅行范围和内容,出版《平顶山市四中研学旅行活动手册》。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和文化,突出“做中学”,强调“学中研”,做到“研有果”,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开设日语课。基于存在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对日语有浓厚兴趣的现象,我校开设了日语课,对外语教学进行大胆尝试,拓展了学生升学、成才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