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广军 张亚丹)“大力推进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2024年,我市以“两城”建设为牵引,深耕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国尼龙城乘势而起
晶莹剔透的尼龙6颗粒从干燥机中源源不断地流出,生产出合格产品……12月19日,河南神马普利材料有限公司试生产稳定有序。
宽敞气派的车间,现代化的印染设备,整洁有序的环境,轻吟低唱的机声……12月8日,河南神马印染有限公司5000吨化纤印染项目试生产。
今年以来,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13个项目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同时,总投资209亿元的19个在建项目正加紧推进。中国尼龙城形成从上游的煤焦化工、尼龙原料到下游的尼龙聚合、改性、纺丝、织布、印染以及聚氨酯、工程塑料制品等全产业链条,入驻企业200多家,尼龙产能达300万吨。
在关键处发力,中国尼龙城发展谋项目、谈项目、上项目主旋律贯穿全年;产业链纵向拉长、横向外延提质升级。
读懂中国尼龙城,核心区的发展最具说服力。今年,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入选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被认定为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成绩靠实力铸就。前10个月,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9.1%;营业收入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15.6%;工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27.2%。
发展动能,来自创新驱动。
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向“新”氛围浓厚,中试基地项目建成投用,建成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3家、“头雁”企业1家,18个企业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90%。
发展优势,来自要素保障。
中国尼龙城持续完善水、电、蒸汽、天然气等要素保障体系,工业用水价格2.4元/立方米,天然气价格3.1元/立方米,公共管廊建成12.3公里,覆盖主要建成道路,打造出全省综合成本最低、要素配套最全、运营服务最完善的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基础配套完善,综合竞争力强。”12月11日,浙江易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考察时表达强烈的合作意愿。
白龟湖科创新城扬帆远航
12月19日,在白龟湖科创新城重点项目市公共实训基地施工现场,一期主体已经完工,工人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预计明年8月可投入使用。该项目完工后,基地功能将拓展至技能竞赛、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创业孵化等领域,对于我市推进“两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从高起点规划向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高效率运转转变,实现白龟湖科创新城从“一张蓝图”到“形象初显”。
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6大领域31项支持政策及配套细则,将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努力打造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日前,位于白龟湖科创新城的尧山实验室传来喜讯,尧山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正式对外发布,钠离子电池、盐建筑装饰材料两项科研成果实现新突破,为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和材料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尧山实验室始终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材料强省建设需要,结合我市‘7群12链’产业发展现状,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要求,不断开展战略性、先导性科学研究及共性基础研究。”平顶山学院副院长、尧山实验室副主任米立伟说。
我市坚持把白龟湖科创新城作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聚焦7大产业集群12条重点产业链群发力,以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从科研实验室“象牙塔”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生产线”,为全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布局提供源源动能。目前,已统筹推进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址、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已落地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
——尧山实验室已吸纳包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在内的研究人员200余人,明确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先进碳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尼龙新材料3个特色研究方向,研发合成世界上已知分子量最大的聚多肽高分子药物载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东华大学朱美芳纤维材料改性研究团队共建的联合研发中心已落地,“抗紫外功能尼龙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等9项标志性创新项目正在加紧攻关,发布了国内首个《概念验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
——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3月重组入列以来,获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煤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61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目前实验室在研科研项目共计288项。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我市正以“两城”建设为牵引,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向着“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