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轶鹏)过险滩、闯难关,谋发展、促改革……在我国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我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高水平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2023年,全市上下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批改革事项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一批开放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提供更多支撑。
营商,环境更优
投资2.5亿元的智慧光伏集成变电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在2023年一季度高新区“三个一批”活动中成功签约,签约当月即完成生产设备入驻和调试,实现当月签约、当月入驻、当月开工,再次彰显了我市项目推进“加速度”。
2023年,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深化数字赋能,让政务服务更便捷高效。
——全面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要素,形成《平顶山市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办事指南二维码矩阵》,实现8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高标准完成省级“四电”改革试点任务,制发电子证照185万张,实现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产权证明等130余类电子材料、电子证照免提交,支撑427个事项实现“免证可办”,10余个高频场景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张身份证办理。
——加快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推出《办事不找关系指南》,“企业开办+N项”服务拓展至19项,34个许可(备案)事项实现“证照联办”,18项变更登记实现“免申通办”,117项登记审批被纳入“独任行政审批制”事项清单。
开放,水平更高
在平顶山郊铁联营煤炭货场,工人操控机械把己二酸、硫酸铵等化工产品和煤炭、建材等大宗货物装车,到平顶山东站编组后,采用“铁路-水运-铁路”方式销往上海、广西等地,或者采用“铁路-海运”方式出口至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地。
2023年,我市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开放招商。一方面,完善“四张图谱”、推进“四个拜访”,加大与央企国企对接力度,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善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同时,我市制定了《平顶山市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第七批22项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加快构建和完善与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以商招商、科研招商,举办豫商大会市情说明、“三个一批”等招商活动,签约引进项目202个,投资总额1639.4亿元;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平顶山海关签发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121份,签证货值1.1亿元,助力企业享受关税减让近400万元、申请出口信用保险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39万元。
人才,政策更优
恒海动力谷产业园由河南恒海实业集团投资兴建。作为一名80后企业家、鲁山籍博士,河南恒海实业集团董事长商洪铨响应我市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号召,在家乡投建了鲁山电力产业园、华拓电力装备产业园、恒海动力谷、河南表面处理(电镀)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并在家乡引进“太空舱”生产项目、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及精密智能装备项目等总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前不久,商洪铨被市委组织部特聘为“鹰城引才大使”。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2023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市管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人事自主权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成为河南省首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5家企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我市与中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与北京大学共建中国尼龙城现代化工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一期项目将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1名;中原学者工作站建站总数位居全省前列,成立了平顶山市首家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
面对日益严峻的产业转型和区域竞争形势,2023年,我市重磅推出“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成立工作专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学科、重大项目人才需求,谋划开展“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活动等八大品牌活动,力争通过5年努力,引进10万优秀大学生,以高能级聚才引智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我市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用人理念,鼓励引进高端人才。目前,我市从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1家高校院所柔性引才36名,平顶山市尼龙骨干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等11家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实现了柔性引才与技术攻关双突破。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路上,我市正信心满怀,坚定前行,更多改革成果必将为我市“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提供坚强保障、激发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