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传统节日的时代光芒 ——“古地新城平顶山的文化自信”系列观察之一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6-25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常洪涛)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盛而城市兴。文化彰显着城市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坚持重大项目引领、延伸文旅文创产业链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起,本报推出“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和“一个村庄的文化自信”两个专栏,通过不同视角,反映新时代全市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凝聚起新征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6月19日上午,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袁占才来到鲁山县张官营镇营西小学,为同学们讲述鲁山端午民俗文化和屈原故事。

同日,鲁山县文联也在营西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鲁山)端午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明主题实践活动,非遗传承人张秋月、陈子豪教同学们缝制香囊和剪纸,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着民族的历史与进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把传统价值与时代精神对接起来,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以文化涵养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牌,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节日活动以文培元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犨城遗址在鲁山县张官营镇境内,被史料佐证为屈原故里。这里不仅有正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屈原庙,而且有屈庄、屈子柏等遗迹遗存以及大量与屈原有关的端午祭祀、歌谣等民风民俗。

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屈原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鲁山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文化强县”战略,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卓有成效地推进县域内七夕文化、端午文化、墨子文化、屈原文化、仓颉文化、元结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弘扬。目前,鲁山县已连续举办6届端午节系列民俗活动和14届七夕节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张官营镇犨城故地百姓把屈原供奉庙内祭祀,每年端午节炸油馍、包槲坠、插艾蒿、给屈原上香,表示对屈原的感念之情,并开展千名学子诵读《楚辞》活动。

在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仓颉诞辰日,鲁山县连续举办7届世界汉字节,内容有“仓颉杯”书法展、仓颉文化思维论坛、仓颉文化研讨会、千名学生写汉字活动等。

每年农历九月初八墨子诞辰日,该县都举办纪念墨子诞辰系列民俗活动,举办墨子军事科技文化暨“墨子奖”座谈会、墨子文化大讲堂、人文主题论坛等墨子故里民俗活动,宣传推介鲁山墨子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效地提高了鲁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9年,鉴于鲁山丰富的屈原文化遗存及在传承弘扬屈原文化方面的积极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鲁山县为“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

今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郏县第30届民间艺术表演暨大铜器舞表演赛在铫期路中段和东关大街举行,大铜器舞、秧歌舞、舞龙舞狮等30支队伍2700余人纷纷亮出绝活,欢欢喜喜庆春节、闹元宵。演出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郏县大铜器舞,以鼓、铙、镲、锣等乐器为主,集音乐、舞蹈、体育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音律铿锵、风格粗犷,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大铜器舞不仅在郏县境内广为流传,还辐射到周边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郏县多个村(社区)都有大铜器舞队伍,逢年过节和农闲时期,他们总会聚在一起敲起鼓、打起锣、跳起舞,为生活加点幸福和快乐。

传统节日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容,不管岁月如何流转,生活方式如何改变,但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依然富有魅力、润泽心灵,绵延赓续、代代流传,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节日活动以文铸魂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成为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也需要符合时代要求才能历久弥新。

我市深度开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并将传承优秀文化与建设文明城市有机融合,不断赋予时代精神内涵,从而形成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新风俗。

2021年,中国(鲁山)“云上”七夕节活动举行,通过山歌对唱、实景演出、大型舞蹈、诗朗诵、现场访谈等形式,展示鲁山牛郎织女文化恒久魅力。

2022年,中国(鲁山)第六届“云上”世界汉字节举行,在线上举办文艺演出、百名将军书法作品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

独具地域特色的舞钢水灯文化可谓历史久远,起源于放河灯民俗。每逢中秋节,人们自发在境内的甘江河、贾岗河、滚河、袁门河等处举行放水灯仪式,祈求消灾消难、逢凶化吉,家业兴旺、国运昌隆。因境内河流众多,处处坑塘,因此舞钢市水灯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放水灯的风俗在该市普遍存在。

2001年,舞钢市委、市政府依托本地水灯文化和城水相依的优势,中秋节期间在龙泉湖举办了首届舞钢水灯节,把民间流传的各色水灯结合现代工艺制作成大型水灯进行展示。舞钢市每年中秋节至次年元宵节都要举办水灯节,至今已举办了19届,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连续举办水上景观灯展示届数最多的活动”,成为舞钢推介特色风光、展示旅游形象、搭建交流平台、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平顶山,“我们的节日”不仅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仅是古老的,更是创新的,在增强凝聚力、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节日活动以文兴业

文化搭舞台,经济唱大戏。传统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强大的引流能力,留住文化带来的“流量”,就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城,让诗与远方牵起手来,走出了以文兴业、以业促文的良性发展之路。

葡萄为媒,文化为介,鲁山县在牛郎故里辛集乡相继成功举办四届葡萄采摘节,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每年临近七夕,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采购车络绎不绝,葡萄远销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叶县是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春秋时期楚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沈诸梁受封于此,为叶公,是世界叶姓、沈姓华人始祖。孔子周游列国至此,向叶公问政,留下“近者悦,远者来”的为政嘉言。

6月20日,叶县明代县衙的工作人员穿上汉服在加紧排练节目。端午节期间,他们将身着汉服迎接游客,讲述叶县千年的历史文化。该县不断擦亮文化品牌,利用端午、春节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历史文化变成招商引资和带动致富的资源。今年“五一”假期,叶县首届汉服文化节火出圈,实现旅游收入2.44亿元。

舞钢水灯节上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水灯,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看,有力地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今年春节假期,该市共接待游客27.78万人次,同比增长13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12万元,同比增长57%。

文旅深度融合,不仅催生出更多新业态,而且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鹰城大地,历史与文化融合、传统与创新碰撞、青春与活力迸发……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平顶山,奏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