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平政办〔2020〕15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0-00009
  • 发布日期
  • 2020-07-10
  • 有效性
  • 主题分类
  • 政府办文件
  • 体裁分类
  • 意见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 有效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0-07-10 浏览次数: 浏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9〕66号),深化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师资得到有效保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实施普通高中“1256工程”,重点培育3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6所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15个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申报20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省级研究课题。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德育实效,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品德教育;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和主题团课党课。提升智育水平,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其掌握1—3项体育技能;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进普及“每天两个大课间”。坚持以美育人,增强美育熏陶,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统筹开展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教育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要求,指导普通高中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切实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围绕新课程改革,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地学校,择优推荐6所学校申报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等进行研究与实践,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对口帮扶薄弱高中,着力提升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和教师学科素养,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新课程实施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普通高中要按照国家和省课程设置要求,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要采取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措施,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到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中,转化为教师可执行、学生可接受的教育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推进课程多样化,积极创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需求。探索开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跨学科课程和主题学习课程。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劳动技能和职业启蒙教育,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

(四)稳步推进选课走班。逐步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相适应的选课走班制度,指导学校制定选课走班指南,充分运用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活动智能化,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要开展选课走班专项培训,提升广大高中教师指导选课走班的能力,切实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学校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和不同发展需要;要加大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套等方面统筹力度,为走班教学提供保障。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对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研究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注重及时总结推广成熟的选课走班管理经验,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共同提升。

(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和推行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建立发现、培养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学生的机制,实施特需课程和弹性化教学,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多媒体终端配备,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适用于不同学科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专题案例资源库,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层次融合和新型教学方式应用,推动一线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开展普通高中示范性学科创建活动,申报15个省级示范性学科,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带动全市学科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六)优化教学管理。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和教学过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制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深化年级组与教研组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研究文化,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塑教学管理方式,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跟踪监测教学全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精准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七)稳步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评价制度,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考试均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教育教学相关文件为依据。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科目均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统一考试方案实行合格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选考科目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加强日常考试管理,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加强命题队伍建设,提高命题质量,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和内容,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内容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可信。

(八)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制定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开设覆盖三个年级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内容。普通高中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2000人以上普通高中至少配备2名专职学生发展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提升其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积极构建各年级纵向衔接、校内外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高校要以多种方式向普通高中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九)强化教研专业支撑作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研究学科课程的育人路径,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及实施策略,提升教研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完善教研体系,创新教研方式,打造共建共享的教科研服务工作平台,建立高校、教科研机构与普通高中协同研究机制。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立一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力争形成一批优秀成果并推广应用,申报20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省级研究课题。

(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新时代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形式,丰富师德教育内容,加强师德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宣传,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教书育人楷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中教师培育支持力度,落实好全市教师梯级发展建设工作,继续实施高中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发展等系列专项计划。创新实施“互联网+教师培训”新模式,推动教师终身学习。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科学合理配备师资,加强高中教师学科知识更新和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

(十一)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统筹规划,制定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施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引导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普通高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培育良好育人生态,形成独特办学风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多选择的普通高中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荐申报3所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课程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灵活、评价科学有效、办学绩效突出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石龙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主体责任,定期研究解决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和校舍资源不足问题。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普通高中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建带团建,深入实施中学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建立并落实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积极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建设标准。

(十三)强化条件保障。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校长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校长的考核评价,定期对校长办学绩效进行评估,逐步完善优胜劣汰机制,督促其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加大教师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完成教职工配备的基础上,2021年年底前再增加10%以上的公办普通高中教师,满足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扩充教育资源,2021年年底前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配齐所有选课走班教室。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从2022年春季学期起,调整全市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市区普通高中每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县城和农村地区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完善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收费标准、资助标准“三位一体”动态调整机制。高度重视并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制定化解计划,构建债务控制长效机制。

(十四)强化考核督导。将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学校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十五)营造良好环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杜绝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的行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报道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2020年6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