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5月26日
平顶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深入开展“三大攻坚战”,全面推动“五大转型”,持续提升“八个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十年来首次进入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居全省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居全省第6位;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好协调性和匹配性,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践行新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成为行动自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外向型经济、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公共服务设施还需完善,非法集资、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关键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五大转型”,持续提升“八个度”,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综合实力高质量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中奋勇争先、增添重彩。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以上,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迈入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下一步,要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更加自觉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危中寻机,主动应变求变,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扩大内需,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政策调节调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8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稳运行,充分释放内需潜力。突出扩投资、促消费、补短板、优供给,持续厚植发展优势,增强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谋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成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班,做好项目谋划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规划盘子;聚焦“新基建”领域,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升级和新型基建布局,实施一批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资金要素保障。加强重大工程项目与银行贷款、社会资本、财政建设资金、专项债券等匹配,特别是抓住国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且允许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将其作为资本金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获取债券资金支持。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深入实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资源开发、交通、市政等领域开放力度,依托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民间资本推介平台,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空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入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制、考核及通报制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三库”制度,统筹推进356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谋划好“十四五”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持续推进鲁山机场、三洋铁路、高速公路、城市环路、快速通道等项目规划建设,确保沙河复航工程建成投用;积极争取将洛阳—平顶山—漯河—周口高速铁路纳入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并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城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沙河治理及生态调控等项目,加快推进昭平台水库加固扩容、引燕山水库水入尼龙城、北部山体生态修复引水,着力构建“四维连通,立体循环”的生态水网。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源布局,加快城区低效发电机组“退城进园”,积极在尼龙城布局新型热电基地;加快市区4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推动500千伏平顶山东输变电工程尽快建成投用;力争中石油叶县盐穴储气库项目上半年开工,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启动5G规模化商用,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5G全覆盖。充分利用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平顶山市新型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
推动服务业扩量升级。文化旅游业,以“老家河南•乐享平顶山”为核心,构建旅游形象品牌体系;积极打造民俗风情游等精品线路,持续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办好第十届中国曲艺节;谋划建设白龟山湿地公园、香山寺等6个特色文旅项目,支持舞钢市、鲁山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现代物流业,出台支持物流业转型发展措施,着力在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等领域引进一批知名企业,积极推进国际物流产业新城、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建设。健康养老,积极探索发展中高端新型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建好3个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系点。加强与香港汇恒投资公司合作,依托北部山区生态基础,规划建设安养中心、养老公寓、健康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打造宜居养老大健康生活社区。电子商务,争取京东、苏宁、58同城、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电商领军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加快本地电商平台发展,支持跃薪智能机械公司加快推广“5G+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供给。同时,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节能环保等专业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激发消费潜力。一是顺应消费业态更新、消费模式创新趋势,培育壮大智能物流、线上办公、线上消费、夜间经济等新业态,丰富高品质居家、教育、文旅、体育等消费供给,多角度激活释放社会消费需求,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多渠道增加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二是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设施,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加快商贸业提质升级,推进品牌商贸集聚区建设和平安商场创建,开展老字号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品牌步行街、美食街。三是加强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监测分析预报,保障重要时段市场供应。加大重点领域价格整治、公平竞争审查和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消费维权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商业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着力强根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围绕“三城三基地”建设,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1+7”主导产业地位。加快中国尼龙城建设,大力实施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开放招商、项目建设、基础配套等六大提速工程,力争10万吨尼龙6民用丝、25万吨环己酮一期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推进中原电气城建设,强化高压特高压等电气装备高新技术、高端服务配套、高层次人才和高品质环境“四高联动”,积极推进跨境电商智能制造产业园、伊顿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智能电气装备基地。大力发展特宽特厚钢板、特种复合金属材料和中高端不锈钢产品,着力建设不锈钢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物流配送“三大中心”。积极发展盐化工及PC、煤焦油深加工、碳新材料、健康食品等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煤炭、钢铁、水泥、煤电等传统产业延链、提质发展;持续推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加快推进高新区省级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列入第二批省智能化示范园区试点,确保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数量增长20%以上。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真实生物公司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抓好贝特尔医药中间体、双鹤华利药业搬迁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以色列创新产业园、中德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更多产业转型升级载体平台。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与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企业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加快载体平台建设。落实《河南西部(洛阳—平顶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积极推动高新区示范园区和汝州市、舞钢市、叶县、宝丰县产业集聚区4个重点园区提质发展。实施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实现“二次创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推行工业“标准地”制度,以市场化方式遴选高质量项目,引导资源要素向“高产田”集聚。完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公司”开发运营模式,创新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和企业集约高效发展。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大力开展企业成长促进行动,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创建省级创新平台载体10家以上。深入开展双创基地提质创优行动,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培育。把招才引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鹰城英才计划”,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1条”,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注重引进人才团队,加快打造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基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专题活动,围绕尼龙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降低企业成本。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放开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深入落实省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新一轮降成本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实施企业上市“121”行动计划,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深化企业服务活动。坚持与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等重点企业联席会议及现场办公制度,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作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加强产销、银企、用工和产学研对接,做好土地、资金、劳动力保障,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运行调度,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决胜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树牢底线思维,突出主攻方向,精准施策,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综合运用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完成2.13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减贫任务。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实施“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活动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建立脱贫户可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优化环境治理方式,狠抓“三散”治理和“六控”措施落实,坚定不移调整“四个结构”,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双替代”清洁供暖,强力推进煤炭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降耗目标。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雨污分流建设和重点行业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确保市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编制森林平顶山总体规划,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区域森林城市创建,持续抓好廊道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造林10.8万亩、森林抚育18.6万亩;推进湿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加快白龟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和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巡河巡山巡矿行动,抓好河湖采砂、露天矿山、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紧盯重点领域风险,科学预判、严密防范、有效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继续深入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强化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扎实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支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提高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发挥好债委会作用,加强困难企业纾困帮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妥有序推进问题楼盘化解工作。
(四)聚力优环境,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统筹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出台我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提升投资审批服务效能。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细化落实“容缺办理”“多评合一”等改革举措,实现“一网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广“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强一体化“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强诚信鹰城建设,推行城市个人信用“鹰城分”,探索开展“信易+”创新应用,提升整体信用生态环境。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倡导全民参与营商环境建设,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对照营商环境评价各项指标,持续开展“寻标、对标、创标”活动和重点领域短板项目提升行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三挂钩”奖惩政策,充分发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常态化监测服务机制,显著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高标准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各项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和活力。支持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等国有企业发展,做优做强国有资本。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加快推进智能化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支持平发集团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持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深入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建立健全经常性规范化政企沟通机制,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开展“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引导提升企业家素质。建立清理和防治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维护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企业家合法财产。
(五)培育新势能,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区域开放度,着力建平台、拓通道、优环境,推进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完善“四张图谱”、推进“四个拜访”, 健全“1+7+N”招商体系,围绕现代制造、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人才、技术、资本对接。抢抓东部沿海、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大员上前线,大力开展驻地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推行股权招商、飞地招商等新模式,努力引进一批战略性、龙头型项目。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建立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清单的限制措施;完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制,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加快平顶山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有效整合业务流程,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化、一站式通关综合服务。
积极拓展外贸空间。积极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鼓励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技术合作和制造合作,带动产品、技术、服务出口。支持我市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认证和宣传推广,协助平煤神马集团、华豫万通公司、跃薪智能机械公司等完成对外投资备案,培育优势外贸产业基地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六)统筹优布局,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宜居鹰城。
积极融入高层次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建设,强化与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的有效衔接,加快形成与豫西城市间协同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增长极。
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县域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继续推进老城区功能疏解和改造提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功能,有序推进高铁片区、焦店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强中心城区东部、南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新区、湛南新城、昆北新城、尼龙城功能互补、产业融合,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宝丰、叶县、鲁山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增强汝州、舞钢、郏县支撑地区发展能力,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多点支撑、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以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为重点,开展城市体检,强化“城市双修”。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推进打通断头路滚动建设计划,加快实施龙翔大道西延、矿工路东延、科技路北延、稻香路南延等城市道路改造、拓展延伸工程;抓好充电站、充电桩、立体停车场建设。积极创建公共交通示范市。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市政管网、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力度,抓好街景整治、“双违”拆迁、路口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性和舒适度。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坚持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支持各县(市、区)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增强县域实力。大力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继续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回归经济”。贯彻落实县域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结合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展常态化县域经济观摩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
(七)着力固根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耕地保护提质行动,完成3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启动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国家农业“两区”建设为载体,持续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发展战略,以“四优六化”为抓手,做好“牛、鹅、果”三篇文章,扩大绿色韭菜、食用菌、蓝莓、车厘子、迷迭香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发展鹅鸭鸽养殖及深加工,培育壮大郏县红牛、汝州“三粉”、舞钢天成肉鸽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与伊利、大北农、牧原等企业合作,支持国润牧业、优然牧业、康龙养殖等企业做大做强。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推动生猪产能尽快恢复。大力开展“三品一标”“鹰城名优”品牌创建,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积极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对接,创新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抓手,加强“四好农村路”、饮水安全、农网改造、农村信息、冷链物流、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村。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支持郏县申报住建部最美乡村共同缔造示范点。健全村庄保洁管护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支持农业生产经营托管服务。进一步打开“城门”、放开“乡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有序转移。
(八)突出惠群众,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推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积极做好就业工作。落实国家稳就业工作意见,出台支持新增就业岗位措施,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行动,积极开发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就业岗位,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持续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创优行动,推动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法定人群全覆盖。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好城市困难群体帮扶。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大力发展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争创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学校34所,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加快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加快市一高迁建等普通高中建设。加强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支持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课后服务工作,减轻学生家长负担。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和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好“三项津补贴”,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
做好卫生健康工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提升监测检验能力,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谋划建设较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抓好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健康共同体建设,县域医疗中心全部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推进健康鹰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能力建设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强弱项提质量行动计划,在基础教育、县域医疗卫生、妇幼健康、应急救援、基本养老、社会福利、公共就业创业等短板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项目,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深化文明创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社会文明度,确保进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用好红色文化及工业遗存资源,抓好花瓷古镇、树雕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全面提升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做好社会矛盾防范和化解,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健全群众参与治理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持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时,高水平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重大机遇和突出矛盾制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聚焦关键领域,统筹谋划事关全局的重大布局、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同步推进各类各级规划研究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