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szwfwhdsjglj/2022-00001
- 发布日期
- 2022-01-03
- 主题分类
- 规划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聚焦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加强大数据基础建设,推动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体系初步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完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完成主体功能建设,并与河道监管、“民呼必应”平台等本地特色监管平台全面对接、信息共享。二是扎实推进“豫事办”平顶山分厅试点建设。该项目列入省“豫事办”地市分厅建设试点,上线高频事项362项,上线事项的数量及质量均居全省第2;用户注册量276万人,注册率54.67%,高于省定40.26%目标,排名全省第2;分厅日均访问人数与注册量比值4.8%,高于省定3%目标,排名全省第6。三是精准推进“跨省通办”。根据我市劳务输出方向,率先在叶县开展“跨省通办”示范点建设,指导并推动叶县与昆山市实现75项工作和生活事项跨省通办,该项工作已纳入全省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四是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99%,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6.0%,即办件占比56.9%,法定时限压缩比87.85%,好差评主动评价率79.6%,统一受理事项覆盖率79.5%,人均办件量0.946,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五是构建政务大厅“4+1+X”综窗模式。针对高频事项,设置工程建设、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会事务4个分类综窗增加办事效率,设置1个无差别受理综窗受理全量业务,交管、税务等分厅设置多个单部门综窗,形成合理高效的综窗模式。六是建设“不打烊政府”。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投用,实现16个部门100多个事项自助办理,其中失业金补助申报、二手房网签合同备案、房屋维修基金征缴在全省范围内均属首创,省大数据局工作简报专期刊发我市工作经验。周末不打烊服务厅建成投用,设置社保、医保、不动产、房产、税务、公积金等窗口,实现“周末不打烊”。七是推出政务大厅利企便民一揽子措施。推行不动产登记上门服务,解决新建小区集中办证、行动不便特殊人群办证需求。推行政务服务证照免费邮寄、免费复印、延时办理服务,实现办证“只来一次”、领证“足不出户”。设置老年人服务专区,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共办理“绿色通道”业务3600件。
(二)从企业群众需求出发,构建“四位一体”智慧政务新体系。一是推进“三条路径、五个统一、三个共享”的“政银通办”新机制,建设10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就近可办。学习广东省江门市经验,借助分布在市县乡村的银行网点,按照空间共享、数据共享、政银共享的建设理念,坚持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标识、统一渠道、统一宣传的工作模式,通过在银行网点设置政务服务人工窗口、投放政务服务一体机、政务服务事项接入银行智能柜员机三种路径方式,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政银通办”服务,打造群众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城区已建成18个“政银通办”网点,实现30个事项人工窗口办理和73个事项自助办理,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平顶山银行智能柜员机系统已经联通,工作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府工作快报刊发,年底前力争完成100个“政银通办”网点建设。
二是建设“全域预约、智能导办、精准直达”的“云叫号”服务平台,实现掌上预约、一号办理。“云叫号”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将网上预约模式由市政务大厅“全业务预约”扩展为市、县、乡三级政务大厅“全域预约”,办事群众可提前1天预约拟办理事项,时段精准至半个小时,临近办理时段时微信提醒预约人前往办理。该平台与市卫健委平台数据对接,若办事群众健康码不是绿色,预约系统自动拦截。同时将不动产等高频事项向县(市、区)大厅下沉,并通过“云叫号”系统分流人员,系统上线以来,市政务大厅每日进厅人数由原来的每天4000人下降至每天1500人,有效解决了“排长队、往返跑、耗时长”等问题,降低了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目前完成10个县级大厅、15个乡镇便民中心、4个政银通办网点的接入,力争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政务大厅“云叫号”全覆盖。
三是打造“零提交、全域通、一证办”的“一件事”新模式,实现集成服务、一证通办。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将涉及的相关审批服务事项打包,整合流程,打通数据,提供“开办餐馆”、“开办旅馆”等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公布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由一家牵头部门统一受理、配合部门分头办理,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今年上线的“小学生新生入学”一件事,通过共享片区、户籍、房产、疫苗接种等数据,实现入学报名材料零提交、指尖可办理。市内五区20所试点小学共计1414名新生通过线上完成入学报名。下一步将加强与省大数据局协调力度,年底前力争完成50件“一件事”。
四是探索建立“有呼必应、有困纾解、有难就帮”的“办不成事”窗口工作模式,实现“有诉即应”。通过探索“办不成事”窗口模式经验,建设“有诉即应”窗口,建立企业群众与审批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将办事人反映的问题每日进行汇总,并进行梳理反馈、分析原因、协调解决,针对遗留问题、复杂问题建立跟踪机制,全程帮办,真正解决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遇到的“疑难杂症”。目前新华区、郏县、叶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稳定运行,市政务大厅“有诉即应”窗口建成投用。已为群众解决问题141件,其中政务服务问题76件,疑难问题4件,获得全国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相关报道点击量突破200万次,改革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列入2021年第三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下一步将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全市“有诉即应”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确保企业群众办事不多跑、不空跑,办不成事有人管、有人帮。
(三)探索信息化顶层规划,强化大数据基础建设。市政数局成立后,全市“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由条块分割、分散建设进入到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我们按照打基础、建机制、开新局的思路开展整体工作。一是与权威机构合作推进顶层规划编制。全面推动市政府与中国信通院框架合作协议的落地,中国信通院在我市第一轮调研已完成,目前第二轮调研正在进行中,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三中心一园区”规划编制、工业互联网二级标示节点申报等工作已启动,相关报告已报至市政府。二是初步探索建立了信息化统一规划建设的运行机制。贯彻上级政策要求,制定了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务云管理、数据共享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借助全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起草了全市信息化项目购买服务建设流程文件,该流程充分体现信息化项目效率为先的原则,在手续办理上仅需备案,无需等待多部门审核,同时明确购买、建设、监管等各方责任,为下一步购买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制度遵循,目前该文件已提交市政府审核。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等基础建设。完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实现了11个县(市、区)、市直委办119家单位全覆盖,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覆盖深度延伸到村一级。市政务云以购买服务方式采购移动、电信两个运营商,两朵云合计存储容量3.2Pb,全市76个信息化系统完成迁移上云48个,完成进度63%。
(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政务新格局。一是建成一批信息化项目。成立至今,完成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市“互联网+监管”试点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二期建成投用,省金融共享平台平顶山分厅和“豫事办”平顶山分厅完成建设,市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系统完成建设并于省级平台进行了对接,市亲清政商关系信息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预计11月底建成投用。二是谋划“三中心一园区”建设。推动市民中心、大数据中心、数字产业发展中心、大数据产业园区等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夯基垒台作用的“三中心一园区”建设,明确建设思路,相关建设报告已提交市政府。三是推动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项目建设。按照“3+3+N”的体系架构开展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顶层设计,该项目已完成立项,项目总投资为5.24亿元,申请专项债资金3亿元,政府需配套资金2.24亿元。债券资金已到位5000万元,2020年12月我局以邀请招标方式采购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承建单位,目前正在与中国信通院对接编制项目二期初步设计方案。四是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政数局先后上线社区、公共场所电子通行证、健康码等系统,全程参与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上线运行、下发通知,形成26期工作快报上报市疫情指挥部。今年以来,作为区域协查工作专班牵头单位,市政数局牵头制定了区域协查工作专班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职责和组织机构,明确工作协商、数据分析协查、信息报送和应急响应四大工作机制。专班通过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区域协查工作平台接收重点防控人员协查信息,对数据进行信息补全后按照属地原则转派至各县(市、区),核查结果通过平台收集上传。起草我市健康码转码规则,全力做好转码数据收集上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及时转码。今年7月20日以来,完成区域协查21355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服务方面。今年上半年,省大数据管理局组织了实体大厅政务服务第三方评估,我市排名全省第2。但在省发改委的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政务服务排名全省第15。两次评价结果的巨大差异,说明我市政务服务工作还存在短板弱项。一是“一网”方面,除了省级以上部门建设的垂直系统和垂直专网外,我市还存在着市级自建政务系统和自建专网,未与电子政务外网有效对接,“一网通办”局面还未真正形成。二是线下线上平台方面,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还有差距,8部门249事项未进驻市政务大厅;线上政务平台市县分建,自建系统对接不完善,数据归集困难。三是“四端”方面,因各办理渠道场景不同,使用设备不同,“四端”的用户界面均需重新开发,同时为提高用户体验,需要对功能进行再优化,工作量较大,需要资金投入。
(二)大数据方面。一是缺少顶层设计。市政数局成立以来,由于人员短缺、缺乏经验等问题,一直未能形成成熟的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方向模糊,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后续建设方案无法确定,建设进度不足将影响专项债的后续申请。目前与中国信通院开展合作,逐步推动顶层设计编制。二是缺少市委市政府层面的推进机制。按照市政数局三定方案,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应由政数局统筹推进,但由于缺少市级层面的具体落实机制,目前仍存在权责划分不明、局委认识不到位情况。三是缺少技术支撑力量。对比省内其他地市,我市大数据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经过调研,通常通过引入大型专业公司和设立本地技术公司两种模式解决,为避免被大型公司绑架的现实问题,拟设立本地技术公司,由市属国企和专业公司合作组建,董事长由政府任命。
三、2022年工作思路与计划
(一)总体思路。大数据是政务服务的金钥匙,政务服务是大数据的试金石,二者一体两面、不可割裂。政务服务方面,按照上级政策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来看,要以“两个转变”为重点,即群众办事渠道由线下大厅向线上平台转变,政务服务建设由重实体窗口建设向“一网(电子政务外网)、四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银行端)、两平台(线上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下实体大厅平台)”建设转变。大数据方面,要充分认识当前通过大数据提升政务服务的首要目标和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强化顶层设计,规范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园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开创大数据工作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做好政务服务工作,要以事项为根本,以“一证通办”为目标,以“一网四端两平台”为架构,以“政银通办”为载体,以“四位一体”智慧政务新体系为抓手推动整体落实。全面加强与中国信通院等国内权威机构的合作,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路径,形成一批规范性文件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由散到统、由乱到治转变,不断加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
(三)加强保障。成立统筹协调、事项梳理、数据共享、技术支撑、实体大厅五个工作组为工作保障,建立“双周”任务交办、“双周”例会、信息沟通、督查督办四大工作机制,每两周由市“放管服”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政务服务相关单位召开例会,市政数局制定“双周”任务清单在会上交办,通报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通过“双周”交办和例会机制,形成合力,不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加快顶层规划编制,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及“三中心一园区”等规划编制已列入市政府与中国信通院框架合作协议,下一步加强与中国信通院合作,尽快完成规划编制,为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二是加快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按照2022年10月完成“城市会客厅”形象进度的目标全力推进。三是加快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2022年年底前建成城市中枢平台,为全市数据共享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加快破解数据共享障碍。目前我市不仅存在国家、省垂直系统和垂直专网,还存在一些市级自建系统和自建专网,网络不统一、系统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要在全市统一思想,按照政府非涉密信息系统应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要求,健全相关机制,强化数据共享力度。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大数据工作机制。一是利用“鹰城大讲堂”等开展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培训,在全市上下形成对政务信息化工作正确的认识和导向。二是在市委市政府层面出台规范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为全市大数据工作提供指引。
(二)增强大数据支撑力量。一是大数据中心设立需要加快进度,成立大数据中心的申请已提交市委编办,拟成立事业编制20名的正科级事业单位,作为市政数局的二级机构,目前未获批复。二是需要设立国有控股技术公司,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