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284/2021-00003
  • 发布日期
  • 2021-06-18
  • 主题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第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第6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6-18 浏览次数: 浏览


 

 

 

 

 

 

 平环〔2021〕86号                      签发人吴跃辉

                                    

办理结果:B

  

对市第十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67号建议的答复

 

徐京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人大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案第67号是:“关于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的建议”,提案人是徐京连代表。

二、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1.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每年的“5.22”生物多样性日、“6.5”环境日、“916”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等环保节日,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组织市直相关局委、各县(市、区)和各大企业等相关单位在建设路、鹰城广场开展大型的环保宣传活动。历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共累计向市民发放了编印的生态文明系列读本、市民环保生活指南5万余册,内容涉及环保知识、低碳生活方式、环保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其中环保知识内容中重点介绍了什么是TSP、PM10、PM2.5相关知识,以及PM2.5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具体危害,细致的说明了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活方式会对大气有不良的影响。活动中市生态环境局累计制作发放了数万个环保购物袋和其他的环保用品,在呼吁广大市民绿色出行的同时有力的带动了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2. 打造新媒体宣传科普教育阵地。为进一步加强环保知识科普教育宣传,发挥环保网络宣传乘数效应 ,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于2017年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和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统一名称 “生态文明平顶山”。市民可通过上述新媒体平台上搜索“生态文明平顶山”进行关注。 “生态文明平顶山”新媒体系列涵盖了“市长书记动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动态”“各县市区环保工作动态”“环保政策解读”“环保相关小知识”“绿色生活小窍门”以及转载自省厅公众号“河南环境”所发布的各类环保权威消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一些市民也会在该平台上反应投诉一些环境违法问题,对于市民反应的问题,公众号都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转至环保热线12369,并对投诉的市民及时回复。“生态文明平顶山”新媒体平台主要是面向广大群众,旨在更好地宣传平顶山市的环保工作,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广大市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市环保局微信平台每日都及时的为市民提供平顶山市环保工作的最新动态、各类环保权威消息和最新环保政策法规,积极弘扬生态环保理念、传递正能量,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养成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习惯。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综合运用新闻发布、集中采访、专题报道、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平顶山电视台、平顶山广播电台等主要新闻媒体刊播多期专栏、专版报道,全面宣传报道环境保护改善环境、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和成效。

4.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加强环境信息发布工作,确保广大市民的环境知情权。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在平顶山日报和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公开发布前一年我市环境质量公报,将我市的环境质量信息向市民公布。

5.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已多年,在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采取课堂学科渗透教育、课外兴趣小组、环保演讲、邀请环保专业人士进行环保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学校”2所;省级“绿色学校”23所;市级“绿色学校”105所。这些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师生参与环境保护、宣传环境保护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此项工作今后由教育部门主管)

6.组织开展环保四类设施公众开放活动。按照省厅统一安排部署,坚持组织开展环保四类基础设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环境监测)公众开放活动。由于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环保四类基础设施不能如期开展现场开放活动,我们创新思路,求助平顶山广播电视台帮助制作专题节目进行线上开放,推送至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就可以了解医疗废物处置、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等环保知识。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密切与新闻媒体合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积极做好环保宣传报道。

2.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公益活动。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组织和支持社会团体和环保志愿者参与环保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和途径。

3.持续开展“绿色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动员有环境科普教育资源的企业、社区、学校参与创建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环保实践场所。

 

 

 

                             2021年6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 市生态环境局  3990370       

联系人:冯丹

抄送:市人大选工委(2份),市政府督查室(2份),代表

      所在县(市、区)人大、政府(各1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