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2-00018
- 发布日期
- 2022-05-27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张爱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践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土地托管经营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经与金融工作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重点通过农业生产托管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截止2021年底,全市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分别达到1578、528和101家,其中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示范组织52家;全市在耕、种、防、收等关键环节托管面积达到77.6万亩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一是大规模经营耕地的农户数增加,2021年我市经营耕地100亩以上的农户数为2081户,较2019年增长53.2%;二是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程度提高,出现了耕地土地经营权出租、土地托管经营、订单农业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部分地区探索出的“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保险+金融+种植服务+农产品销售”全程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较好解决了农业劳动力不足、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大生产衔接的问题,但也存在着村集体和农户合同义务较多较重,收益较低的问题。根据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支持农业土地托管经营,坚持政策引导,注重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保障粮食生产,践行乡村振兴。
一、加强宣传推广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加大土地托管经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政策宣传、推广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训、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等工作措施,提高社会对土地托管经营的知晓度,营造土地托管经营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市省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市成立了以县领导干部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宣传、发展、项目实施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托管经营的发展,提高了农户土地托管意识。
二、加大扶持力度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切实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和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其中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农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目前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91.4万亩,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5.6万亩,将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是按照省厅要求,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8个脱贫县可不受示范等级限制),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其中部分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
三、加强金融保险保障服务
市金融工作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涉农企业,开展精准金融服务,加大对涉农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1255.09亿元,比年初新增34.37亿元。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截至2021年底,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依托各县(市)金融工作局(办)、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已在郏县、鲁山县、汝州市设立县服务中心,已在平顶山市下属县域设立乡镇工作站16家。鼓励保险业机构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拓宽涉农保险覆盖面。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持续组织涉农企业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加大信贷供给,不断提高涉农企业融资便利度。
四、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目前我市已推广使用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各县(市、区)依托平台形成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主体库、名录库。为了切实保护小农户利益,推动生产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市积极向县(市、区)转发了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加强对服务组织的指导和培训,指导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市探索服务标准建设,增强服务价格指导,有力促进了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大生产的衔接。
2022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