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2-00017
  • 发布日期
  • 2022-05-27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29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5-27 浏览次数:519 浏览

马金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提案已收悉。经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推进五年提升行动,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开展“六清”,整治“六乱”,抓好“四个提升”为重点,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截止目前,全市2556个行政村实现整治行动全覆盖,已清理垃圾堆38.7万处,坑塘1.7万个,整治乱搭乱建2.9万处,整治残垣断壁、空心院4.8万处,整治规范集镇市场662个,整治广告牌栏4.8万个,植树种绿195.3万棵,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不断向好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引领,根据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发展趋势等实际,结合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和发展时序,按照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五类标准对所有村庄完成分类,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庄规划注重结合当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融合传统习俗,防止照搬城市或简单复制,做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现代化与乡土味相融合。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用好中原文化元素符号,提倡就地取材,彰显村庄特质,做好风貌管控,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同时,加强乡村传统村落和特色风貌保护,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留住乡愁乡情乡韵。

二、梯次推进污水治理。一是根据区位条件、经济水平、人口数量和污水产生规模等不同因素,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污水管网、生态湿地、小型户用设施等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和技术,确保治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二是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户厕改造有效结合,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做好厕所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不具备条件的地方改厕时提前预留污水管网铺设空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空间,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庄探索实施粪污集中处理+人工湿地或氧化塘等污水处理模式。三是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垃圾清理、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截止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三、统筹促进产业发展。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统筹抓好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以人居环境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作支撑,相互融合,提质增效。比如,郏县姚庄乡以创建4A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全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处处体现了茶食文化元素,放眼皆是景,人如在画中。舞钢市红石崖村山青水秀,环境优美,通过发展白茶产业,打造茶旅小镇,在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保留特色山村风貌,已成为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叶县西马庄村依托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区,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乡土文化体现在乡村风貌上,使乡愁乡情有了寄托。

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一是发挥基层组织的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持续开展星级党支部评定、“美化家园带头人”评选和“红装志愿者”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带头抓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热情和动力。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二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民议事内容和村规民约范围,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行“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义务劳动积分制、每户每月一元钱等措施,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厨房、厕所等重点部位卫生清理,共同参与和维护村庄环境改善。三是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注意选树先进典型,持续营造浓厚氛围,引导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转变。

五、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创新思路方法,努力克服困难因素,多措并举拓宽筹资渠道,通过政府出一些、社会投一些、群众筹一些,保障整治工作需要。一是加强与部、省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奖补资金,缓解本级资金压力。二是加大市、县财政投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提高基层抓落实的积极性。三是统筹整合资金。各县(市、区)统筹巩固脱贫成果、乡村建设、环境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资金,集中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四是创新投融资形式,用好融资平台,引入社会资本或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项目。五是打好“乡情牌”,鼓励成功人士、先富群体为建设家乡出资出力;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主动参与村庄卫生清洁和基础设施设施建设。

六、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很多,需要各级各部门切实担当负责、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坚持市抓推动、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负责具体抓、抓具体。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切实抓好行业指导和督促落实。组织部门负责党建引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实施好农村厕所革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优先安排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财政部门负责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住建部门负责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和传统村落保护;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七、注重长效久久为功。一是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将“整、治、建、管”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农民主体,强化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参与,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鼓励政府投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建立长效运营管护机制。二是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逐步健全民建、民管、民用的长效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确保村庄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排。三是充分发挥好市场化保洁作用,加强对保洁人员和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监督,明确管护内容、管护方式、管护标准、管护权责等,确保脏了有人清,坏了有人修,日常有人管,长期可持续。四是切实发挥督导推进机制和工作专班作用,坚持常态化的明查暗访、通报曝光和督导考核,强化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调动各级做好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农业农村工作给予支持。

 

2022年5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