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1-00004
  • 发布日期
  • 2021-08-05
  • 主题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对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2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8-05 浏览次数: 浏览

曼永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长远之策。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实际,明确了我市主导产业,在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印发的《平顶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讨论稿)》,发展制定措施对发展特色产业争取加大扶持力度。

一、明确主导产业

通过对全市乡村产业的深入调研分析,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园-产业链-产业带”的发展模式,筛选本地有基础、有特色、有前景的主导产业,择优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带。目前,我们初步确定了生猪、肉牛、奶业、肉鸽、粮食、食用菌、林果、烟叶等主导产业作为工作重点。

(一)生猪产业。以生猪生产、肉制品加工为重点,支持汝州牧原、宝丰康龙、鲁山大北农等企业发展壮大,建设牧原生猪加工产业园、康龙循环农业产业园等,打造我市西部(汝州市、宝丰县)和叶鲁(以叶县、鲁山县交界为重点)2条生猪产业带,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肉牛产业。一是支持瑞宝红牛等企业全链条开发郏县红牛高端产品,叫响“郏县红牛”品牌,形成郏县红牛产业带,努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以郏县、叶县为重点,支持国润牧业等企业发展,建设国家级“豫西南(郏县)肉牛产业集群”,打造肉牛产业示范带。

(三)奶业产业。以宝丰、郏县、鲁山、汝州为重点,大力发展伊利、源源乳业、瑞亚牧业、优然牧业等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奶源基地、高档乳制品加工基地,打造全省奶制品主产核心区。

(四)肉鸽产业。以舞钢市为重点,支持天成鸽业等企业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倾力打造“中国鸽都”。

(五)粮食产业。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支持创大面业、嘉星面粉、天硕农业等企业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逐步打造绿色粮食生产产业带。

(六)食用菌产业。一是以鲁山县为重点,支持九九乡情、尧荣菌业等企业发展,建设沙河、荡泽河食用菌产业长廊;二是以宝丰县、叶县为重点,支持源泉农业、弘亚菌业、绿筑菌业等企业发展,建设珍稀菌产业园。

(七)林果产业。以我市西部浅山区(虎狼爬岭地区)为重点,支持欣荣合作社、绿禾农业等企业发展,叫响宝丰秋月梨、鲁山蓝莓、大年沟血桃等特色品牌,发展高端林果进口替代,打造西部浅山区产业示范带。

(八)烟叶产业。以郏县、汝州、宝丰、叶县等为重点,调整优化烟草种植布局,加快建设烟草农业科技园、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田等,叫响“山儿西烟”特色品牌。

(九)其他特色产业。一是以鲁山天健、远航实业、久星科技等企业为重点,打造311国道至许南公路、郏宝公路至洛界公路2条蔬菜产业带,叫响平顶山韭菜、张良姜、坡河萝卜等特色品牌,形成蔬菜生产核心区。二是支持叶县金晶、天晶等大豆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做强大豆产业。三是在鲁山县西部建设优质柞蚕生产基地,发展柞蚕精深加工产业园。

二、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研究乡村产业振兴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发展乡村产业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农业企业首席联络官制度,由市县领导分包联系高成长型农业企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建立调度会商制度,定期组织金融、土地、发改等部门,搭建对接平台,开展会商交流,解决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完善惠农补贴政策,提高支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更多向产业倾斜,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奖励资金,奖励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专门的市属功能类农业国有企业,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工商资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种养、加工流通和乡村社会化服务等。强化金融扶持政策,构建政银担保投资联动支农机制,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用好现代农业发展等基金,重点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三)完善用地政策。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在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建设和产业用地。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重点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

(四)强化农业风险防控。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灾后恢复能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加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价格、保收入转变,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农商业保险。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保障能力。

(五)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编制支持返乡创业政策指引,依托政府“互联网+就业创业”等综合应用平台,为返乡创业者及时提供岗位需求及支持政策信息服务。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返乡创业人员、平顶山籍在外创业人员、平顶山籍在外工作人员实名制台账,动态掌握我市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情况。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建立完善创业服务窗口,开展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活动。优化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形成“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 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在外工作人员等人员返乡创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六)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以龙头企业为引擎,高质量建设农业产业园,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扩链,形成乡村发展经济带。

(七)强化品牌打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蔬菜、林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各类农业展会平台,宣传推介平顶山优质农产品和加工类食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鹰城名优”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助农增收、乡村产业振兴。

2021年5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