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73/2021-00001
- 发布日期
- 2021-09-09
- 主题分类
- 宏观经济运行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今年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全市上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8.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从整体工作进展看,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阶段性目标,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态势良好。全市夏粮总产量134.73万吨、亩产385.66公斤,分别增长11.62%、5.67%,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瓜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2%和6%,保障了“菜篮子”有效供给;生猪存栏212万头,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1.81亿元,增长8.5%、居全省第3位。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持实施“三本台帐”工作法,突出抓好工业运行监测和运行调度,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持续巩固。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84.25亿元,增长9.1%、居全省第8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居全省第5位;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5.4个、5.3个和5.1个百分点。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规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32个保持增长,增长面84.2%。三是服务业提速回升。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2.55亿元,增长14.5%、居全省第5位,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2%,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叶县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耀星国际鲁山县文旅综合体等125个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平顶山海洋公园等项目即将建成。
二、市场需求保持稳定。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以“三个一批”活动为牵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3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双鹤华利药业迁建、500千伏平顶山东变电站等18个项目建成投运,平煤神马集团科研创新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技楼等101个项目开工建设,鲁山抽水蓄能电站、焦唐高速等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居全省第9位。二是消费市场显著改善。实施“钜惠夏季·乐享鹰城”促消费专项行动,平顶山特色馆建成运营,消费市场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步回暖的态势,活力持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3.75亿元,增长19.2%、居全省第2位。三是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深化“三外”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加快海关技术中心、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平台建设,对外开放能级不断提升。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7.7亿元、增长14.8%,其中出口16.5亿元、增长26%;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完成进出口总值9.77亿元、增长27.1%。
三、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万人助万企”活动。聚焦12个重点领域,加快实施8大专项行动,坚持每周由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召开调度会,建立全流程、规范化工作闭环,企业问题解决率达84%。落实税收减免、降成本等惠企政策,减免企业税费2.6亿元。制定出台企业技改贴息政策,带动技改投入20亿元以上。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20.3%,高于全省9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二是金融支持效果明显。截至6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19.89亿元,比年初增加173.45亿元,其中支持实体经济101.7亿元。深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行动和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计划,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7.54亿元、增长9.76%,制造业贷款余额312.57亿元、增长11.55%。三是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截至6月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2万户、增长26.6%,其中新增企业主体8360户、增长16.7%。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大幅增长22.3%,民间投资比重达64.2%,同比提升5.0个百分点。
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完成“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制造业产业体系。建立10个重点产业推进机制,实行“链长制”管理,编制完成重点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或工作方案。汝州市、郏县、叶县和高新区被评为河南省第二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区),铁福来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宝丰五星石墨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优化产业布局。高质量完成《河南西部(洛阳-平顶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规划纲要(2021-2030年)》修编工作,已经国家、省批复同意,载体平台主要发展目标、着力培育的千百亿级产业链和功能布局等进一步明晰。由于建设成效突出,我市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现场会作了典型经验发言。三是加快中国尼龙城建设。与金融机构达成授信额171.3亿元,已投放129.8亿元。谋划实施建设项目127个,总投资37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4亿元;3.5万吨尼龙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上半年尼龙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9.2%,其中6月当月增长了53.6%,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212项政务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理”,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7.2%、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87.6%。制定2021年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重点任务清单,成立27个核心指标攻坚专班,实行台账式管理,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鹰城农商银行成功挂牌营业,成为全省首家改制组建的市级农商银行。二是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体系分别绘制1-2个产业“四张图谱”,深入开展“四个拜访”,在珠三角、长三角等设立驻地招商基地66个,新签约引进福建恒申10万吨尼龙6民用丝二期、佛山华博润聚氨酯等产业项目233个,合同金额951.3亿元;已开工在建项目222个,开工率95.3%。积极为外来投资方无偿提供全程代办服务,991件服务事项全部办结。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加快推进省级以上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培育35家研发平台和4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75家,提前完成省定年度任务。己内酰胺工业化示范、特种聚酰胺开发应用等项目入选省重大专项备选项目。
六、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一是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围绕《洛阳都市圈2021年工作要点》,找准我市工作切入点,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升级、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开放合作示范等4个方面谋划实施17个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定出台道路畅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68项断头路工程已完工45项,园林路西延、稻香路北延、轻工路延伸、东环路南延等建成通车。2020年度190个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2021年度258个老旧小区已开工154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建成1.55万套。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专业乡镇28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新增8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获认证绿色食品55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舞钢市等三个县(市)被评为先进县。
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一是财政保障更加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2亿元、增长20.0%,增速居全省第2位;税比为70.6%,居全省第3位。民生支出完成201.79亿元、增长7.5%,民生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5.7%。二是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制定2021年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13项重点民生实事有序推进。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5%,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3.8%,高于城镇居民增速4.2个百分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物价总体稳定,上半年CPI上涨1.0%,控制在3.0%目标范围内。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28万人,分别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76.77%、104.46%、79.06%;“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4.04%,低于4.5%的控制目标。四是着力做好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市一院、二院和平煤神马总医院分别创建为河南省神经疾病、心血管和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市一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城区分院计划下半年投入使用。持续补齐教育短板,9所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项目开工建设,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22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项目已竣工。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和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致贫返贫风险消除7011户2.26万人,消除比例为67.88%。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建设行动等,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5亿元,谋划入库项目1720个,已实施项目168个。六是环境质量不断改善。PM2.5平均浓度居全省第7位,优良天数居全省第4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100%,并列全省第1位。同时,通过深入排查隐患,备足防汛物资,开展应急演练,有力地提升了城市防汛水平。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运行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发展势头依然偏弱,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低于全国。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依然较高,高技术产业比重与全省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工业投资差距较大,工业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项目支撑作用不足,增长后劲乏力等问题突出。四是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受永煤债券违约事件影响,金融机构对我省企业授信政策收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面临反弹压力。
展望下半年,尽管当前疫情出现反复,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国内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等基本特点没有变,国家实施科学精准调控,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整体向好。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增信心、锻长板、助万企、抓项目、促技改、强创新各项工作,恢复性增长势头显现。我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定复苏、回暖向好的良好态势,下半年将与全国、全省走势一致,呈现逐季平稳回落态势,全年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