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馆”区位
本项目基地位于新城区西部,东距离新城区中心约3.5公里,距老城区中心约13公里。基地南邻龙翔大道,北侧、西侧为城市规划道路,西侧临靠自白龟湖绵延而来的城市公园。
2、方案1设计说明
山高水远汝韵星光
方案采用科技馆独立设计,其它“三馆”—档案馆、方志馆和党史馆结合的设计思路。将科技馆置于用地南侧,其余三馆置于用地北侧,四馆共享城市公园。科技馆主入口朝向城市公园,其余三馆主入口朝向北侧城市道路,避免不同参观人流的相互干扰。四馆办公合并安置,主楼沿东西向展开,坐北朝南,功能与形式完美结合。在城市空间上,四馆形体在不同角度均有饱满均衡的构图形式,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方案以高耸挺拔的、棱角分明的形体拟山,以舒展流畅、圆润细腻的形体喻水,两种形体曲直相依,和谐共处,共同营造出整体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独特建筑形象;以饱满优美的圆台造型和细腻传神的表皮肌理比拟汝瓷神韵,代表平顶山古代科技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以完美的球体和极富未来感的表皮肌理展示平顶山以科技为核心推动力,带领城市造就新的辉煌;圆台和圆球表面都采用双螺旋的立面划分,既可以形成流畅动感的视觉效果,同时以螺旋图案象征宇宙和生命的终极内涵,也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
3、方案2设计说明
山石相依古韵汝瓷
东侧“三馆”以竖向高层建筑体量形成“山”的意向,科技馆上部建筑形体以横向圆润的的造型形成“石”的意向,山与石被底部生态草坡串联在一起,形成“山石相依”的设计概念。科技馆和“三馆”的造型组合面向西侧城市公园呈现出打开的趋势,以怀抱的姿态同城市环境进行对话。生态草坡在建筑形态上起到联系科技馆和其他“三馆”作用,在功能上,其下部为三馆展厅及公共服务功能,其上部则为生态屋面,与西侧公园、南侧广场及周边道路以绿化、台阶、坡道等形式相连,以亲切的界面与城市环境进行对话,并形成自南侧广场至西侧公园的人行路径。
科技馆外立面肌理来源于如此汝瓷开片的纹理,并以穿孔铝板的形式形成建筑轻盈、朦胧的建筑体量。建筑以开放的姿态存在于城市之中,打造形成一组格调高雅、文化气息浓厚、综合展现平顶山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公共建筑。
即日起,市民可登录市城乡规划局网站或关注平顶山规划微信平台(pdsghj),阅读两个备选设计方案并参与投票。市民对规划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发送邮件到pdssghj@126.com。最终中标方案将在综合评审专家、各部门、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报市规划委员会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