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轶鹏)“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自2018年10月启动体制机制改革以来,高新区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在改革创新上攻坚突破,依靠改革增活力,依靠创新增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该区GDP、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六区第一;新增市场主体3000多家;“四上”企业数从83家增至147家,同比增长77.1%。2021年,该区共签约项目97个、总投资120.55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5.03亿元,完成目标的107%;利用境外资金4700万美元,完成目标的158%,排名六区第一。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息息相关。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主责主业。”高新区综合办公室主任杨海玉说。
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该区承担的经济发展任务越来越重、社会管理职能越来越多,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下,体制机制等矛盾十分突出。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高新区的改革确定为全市重点推进的四项改革之一,并于同年10月启动体制机制改革。
此次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坚持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创新等主责主业,实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的管理运行模式。体制机制改革中,将原有22个工作机构合为10个内设机构,形成“部门—科室—岗位”扁平化管理架构。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将合适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上。引入KPI考核体系,坚持考核目标和发展目标衔接、部门目标与整体目标衔接、绩效激励与人员权责衔接,强化目标的引领作用和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一招破题,满盘皆活。改革之后事权界定更清晰,全区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企业的范围更广,服务手段也更加丰富,达到了预期效果。
专业人干专业事。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征迁等重要“赛场”,一批年轻干部走向项目推进一线——
通过竞岗主动走上招商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招商工作充满热情,招商队伍战斗力更强了;队伍活跃了,招商思路也打开了,资本招商、金融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途径灵活运用,成效显著。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体制改革激发了我们巨大的工作热情,作为招商干部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仅去年就去杭州、南京、重庆、乌鲁木齐等地招商13次,走访国内外知名企业56家。”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去抓落实全是办法。6个产业园区从负责人到基层员工天天在企业和项目现场转,切实做到了项目包保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落地有速度。
体制机制顺了,大家干事的精气神更足。电气装备园区的孙占浩说:“虽然很累,但环境很好,心气很顺,大家都比着干。”
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全年谋划实施项目62个,总投资339亿元;省级、市级重点项目投资37.9亿元、49.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5%和110%。全年列入省“三个一批”活动项目库项目8个,在全市“四比四看”和两次重点项目观摩评比活动中均排名六区第一。
有发展的“热度”,更有发展的“高度”。
以此次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该区主导产业实现了集聚发展。神鹰化工年产5万吨双碳酸酯项目建成投产,尼龙织造产业园、神鹰化工产业研究院等项目加速建设,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速增质。伊顿新项目签约入驻、巨高电气产业园建成投产、电气科技产业园高位谋划,电气产业链条从特高压向微电网、智能电网制造领域延伸。平煤隆基年产3000万套光伏组件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产业谋篇布局。
与此同时,该区大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不断扩张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深入企业调研,认真筛选条件成熟的企业建立后备资源库,并组织了高企培训班,在正式申报之前还聘请第三方对企业进行了一对一辅导。“第三方指导机构对申报流程、规则等更熟悉,他们的指导确实能提高我们的成功通过率。”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谢纳说。1月16日,河南省科技厅公布了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第十三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项目)及优秀组织奖名单,平顶山高新区参赛项目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此次我省共有5家国家高新区获得省赛优秀组织奖,平顶山高新区是其中之一;全市共有9家企业获得省赛优秀奖,平顶山高新区有5家企业获得省赛优秀奖,全市占比55.6%。
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国家科技型小企业105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66家,分别较改革前增长260%、377%、214%;拥有各类孵化载体8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67件,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日前,该区围绕体制机制优化、人员合理调整、国有公司做大配强三项核心内容,全面启动第二轮改革。“我们总体遵循‘积极稳妥、择要优化’思路,突出结果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继续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优化部门(单位、国资公司)职能及岗位设置,紧紧围绕省市区目标任务,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努力实现国家层面晋位次、省级层面争先进、市级层面做标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兵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