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到“美城”的变奏曲 ——从“鹰城精灵红嘴鸥恋上这座城”看平顶山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2-11-29 浏览次数: 浏览

过了小雪节气,返平越冬的红嘴鸥越来越多。

11月28日,晨曦微露,成群的红嘴鸥舒展洁白双翅,像精灵一般掠过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南部的白龟湖。

这场城鸥相遇、水鸥相融、人鸥相识,已有7个年头。2016年秋,我市首现红嘴鸥,数十只精灵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鹰城,好客的鹰城人以礼相待,细心呵护,人鸥情经年沉淀,至去冬返平的红嘴鸥已增至5000多只。

“春节前是红嘴鸥返平的高峰期,从目前情况看,今年会更多。”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张立峰说,可爱的红嘴鸥如同鹰城精灵,成为我市良好生态环境的代言者。

多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壮士断腕、弃旧择新,致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基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实现了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蝶变。

向绿而行,厚植生态底色

平顶山因煤而立、因山得名。半个多世纪以来,煤炭等重工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真金白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包袱,“一城煤灰半城土”是不少人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我来平顶山工作,报到当天特意穿了白球鞋,晚上回到出租屋,桌上一层灰,白球鞋也变了色。”在我市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李艳丽回忆道。

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市委、市政府确立“生态建市”战略,于2010年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大决策,着力构建“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森林生态景观格局。

三年砥砺,一朝梦圆。2013年9月,平顶山捧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牌匾。多年来,我市持续向绿而行,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努力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厚植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态底色,不断擦亮这张城市名片。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卫锋介绍说,10年间全市累计造林172.3万亩(1亩≈666.67平方米),林木覆盖率由31.2%增至35.1%,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9.4%提至42.6%,“半城山水满城绿”的品质之城正在展露新姿。2019年3月,森林河南“六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平顶山以“绿色”答卷为中原增绿、为河南添彩。

目前,我市省级森林城市数量达到5个,位居全省第一;汝州市、郏县获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叶县通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申报工作。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红嘴鸥能在迁徙过程中集聚停留下来,说明平顶山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张立峰说。

环境整治,天蓝水清山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市民周娟家住湛河北岸,常常在河岸散步,周末带孩子在河堤上游玩。“水清、岸绿、景美,湛河就是一幅生态画卷,看着就让人神清气爽。”她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才有了如今的环境红利。

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让鹰城的天更蓝——

11月28日,在市生态环境局微型空气站监控平台上,每个乡镇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2020年,我市建成“智慧环保”七大环境监控平台系统,构建覆盖市、县、乡三级监测网络,为预警预报、应急应对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明介绍说,2020年,我市全年实现优良天数264天,同比增加77天,净增天数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PM10、PM2.5浓度及优良天数均为历史最优。今年截至10月31日,我市优良天数211天,其中8月份空气质量实现全月优良,居全省第1位,1-10月累计获得生态补偿金1800余万元。

扎实推进“四水同治”,让鹰城的水更清——

治水,利在千秋,造福万代。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全域循环生态水系规划,大力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着力打造“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通畅、多源互补、清水绿岸”的全域水网。

为护好居民饮水,我市大力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100%。

据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庆民介绍,我市“四水同治”工作多次受到省政府肯定,在全省2020年、2021年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等次,分别获得奖励1000万元。

不遗余力修复废旧矿山,让鹰城的山更绿——

位于宝丰县张八桥镇袁店村南的水泥灰岩矿,修复后成为省级绿色矿山。人在矿山走,仿佛徜徉公园里。

近年来,通过覆土绿化、转移填埋、资源利用等,我市完成矿区生态治理14.5万亩,整治露天矿山75座,创建绿色矿山27座。

“蓝天、碧水、净土留老友、引新朋,红嘴鸥呼朋唤友,不远万里来我市,是在和平顶山双向奔赴,美美与共。”张立峰说。

弃旧择新,高效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离不开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力调结构、促转型,以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为方向,着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构建了大尼龙、碳基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链条,转出生态新天地,进入生态新赛道。

弃旧择新,焕发新动能。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平宝公司5G智慧矿山项目是我省第一个智能化煤矿,也是第一个运用5G技术采煤的矿井。有着67年历史,最早兴建、最早投产的矿井——平煤股份二矿,也于去年建成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作为平顶山最大的企业,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脱胎换骨”加快“三大改造”,对我市走好安全、高效、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意义深远。

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我市持续壮大动能、蓄势赋能,不断迎来“高光时刻”。今年8月2日,由平顶山本土民营企业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我国首款新冠口服小分子药阿兹夫定片正式投产,让平顶山“一药天下知”。

在创新中弯道超车,我市努力实现资源路径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尼龙新材料、现代医药两个产业研究院已入选全省首批产业研究院,己二腈、对位芳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国家高压电器产品质检中心、尼龙新材料检验中心、炼焦煤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达到732家,其中省级以上278家,是2012年的11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506家、218家,翻了两番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1.7%,较2012年提升9.1个百分点;高压输变电、8N超高纯铜提纯等关键技术世界领先,创新引领的转型之路越来越清晰、越走越宽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在白龟湖越冬的国家级保护鸟类有两万只以上,包括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中国特有鸟类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它们和红嘴鸥一样——水清鱼跃鸟翩跹,共绘生态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