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顶山博物馆 发现鹰城之美
作者:丁进阳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21-01-26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丁进阳)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

尘封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2014年被评定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获评“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被核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并获得全国研学旅行最佳课程、最佳路线“双佳”称号。1月20日上午,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尚彬谈及过去一年取得的荣誉感到十分满意,他说:“这是历任馆长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2年5月15日,占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平顶山博物馆开馆。博物馆现有中心文物库房、“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两大功能,“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包括4个陈列展厅:山下故原、应国印象、楚汉文明、唐宋遗韵,全面展示了平顶山悠久的历史文化。

平顶山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5万余件,三级品及以上珍贵文物3500余件,年接待参观者70万余人次,是参观者领略我市深厚文化底蕴、触及悠久历史脉络、感受辉煌建设成就、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人文殿堂,在收藏、研究、宣传、推介平顶山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作用,为塑造平顶山形象、展示平顶山魅力、提升平顶山品位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定级评估博物馆名单公告》,在800家参与申报的博物馆中,共有74家被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榜上有名。

此消息公布的半月前,河南省第八届讲解员讲解大赛决赛在平顶山博物馆举行。平顶山博物馆讲解员方靖媛在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孙雪婵获得了二等奖,王瑛、李少华分获三等奖,创造了历年来平顶山博物馆在讲解大赛中的最佳成绩,也填补了我市在全省讲解员大赛中无一、二等奖的空白。

尚彬还处在大赛胜利的喜悦中时,更大的一则好消息“平顶山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又迎面扑来。尚彬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意义非凡。全省共3家获评一级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而平顶山博物馆是河南省最年轻的一级馆,填补了我市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历史空白。”

为推进实现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目标任务,平顶山博物馆结合发展实际,自2017年起就制订相关工作计划,严格参照相关要求,于2020年8月正式申报,并最终被核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此次成功晋升,充分表明平顶山博物馆综合能力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尚彬说,未来,平顶山博物馆将发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宽域平台作用,提高站位、开阔眼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市博物馆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荣获全国博物馆研学旅行“双佳”称号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评选结果于2020年11月20日揭晓。平顶山博物馆获最佳课程、最佳线路“双佳”桂冠。

“全国获此殊荣的博物馆只有4家,分别是平顶山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助理刘秋阁自豪地说,他们申报的研学课程是《我们“鹰”该知道的事》,研学线路为“探寻名窑名瓷 弘扬传统工艺”。

从和刘秋阁的谈话中得知,首次参加评选就获得“双佳”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这是他们多年努力和坚持的结果。

“如果你是部落首领,你会带领族人把营地建在哪里呢?”“新城区,因为这里有水。”“舞钢,有山有水,可上山狩猎也可下水抓鱼。”每次开展研学课堂,刘秋阁都会参加,她清晰地记得孩子们在课堂上踊跃互动的场景。

刘秋阁表示,研学课程《我们“鹰”该知道的事》主要围绕平顶山博物馆“镇馆之宝——白玉线雕鹰”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玉鹰的工艺特点、历史地位,以及对于鹰城的重要意义;其次为学生解读古老应国以及平顶山与鹰的不解之缘;最后由玉鹰的主人——应国国君为讲述线索,引领学生把知识迁移到相关的历史上,让学生通过文物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该课程最大的创新与亮点在于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力量和水平,让文物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

研学线路“探寻名窑名瓷 弘扬传统工艺”,通过研学准备、实地参观、听讲解、情景体验、发现问题、交流互动等活动,结合地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重传承、重品格”的工匠精神。

“研学课程和线路的设计采取‘教育+旅游’的模式,凸显鹰城文化特色。”刘秋阁说,这种模式旨在引导广大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沉浸式学习,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提升他们适应群体性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视频讲故事,文物活起来

“在我眼中,馆里每件文物都是活的,它们有故事有灵魂。”尚彬说,他想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鹰城,感受鹰城的文化底蕴。单靠讲解员现场解说太有限了,究竟用何种方式去传播呢?这一直是尚彬思考的问题。

2020年初,因受疫情影响短视频格外火,视频拜年、视频聚餐、视频购物等网络视频方式一下子点醒了尚彬。“何不将文物拍成短视频传播呢?”有了这个想法,他内心一阵欢喜。

经过一番努力,2020年7月份,首集短视频《白玉线雕鹰》诞生。短视频一发布,相继被学习强国、新华网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选用,点击量不断上升。随后推出的几集同样深受观众喜爱。平顶山博物馆珍藏的白玉线雕鹰、战国云纹玉琮、战国漆木方耳杯、错金鸟虫书铜戈等文物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形式展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8月29日推出的《邓公铜簋》短视频,在新华网客户端点击量已达到70多万。

“这些短视频在媒体播出后,点击量、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终于活了。”尚彬说,他给系列短视频取名为《鹰蕴》,目前第一季已经拍摄发布完毕,第二季正在准备。我们准备打造《鹰蕴》百集系列短视频,以传承传播我市优秀文化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