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纪实
作者:常洪涛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19-09-13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常洪涛 通讯员黄高鹏)“你植树,我种草,房前屋后勤打扫;厨房洁,厕达标,垃圾入桶不乱抛;养禽畜,要进圈,秸秆还田不能烧;叠被褥,衣裳净,讲究卫生勤洗澡……”9月6日,在鲁山县辛集乡范店村看到,主干道墙体上的村规民约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村风正、民风淳正成为该村的代名词。

近年来,鲁山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紧扣职能职责,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推进,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对策措施上出实招,全面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实现了与脱贫攻坚同步“双推进”。

党建大喇叭架起脱贫致富桥

“以前有事都是打电话或者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通知,现在好了,大喇叭一响,什么都知道了,非常方便。”在鲁山县,提起党建大喇叭,不少群众都赞不绝口。

为破解政策宣传难到户、脱贫斗志不高等问题,鲁山县开通了“党建之声”大喇叭,把党的扶贫政策第一时间传遍鲁山的村村落落。

去年以来,该县打造了党员群众远程教育新平台,建成县级无线广播平台1个、乡镇平台25个、行政村平台555个和自然村(组)无线广播接收点655个,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无线广播。

今年4月20日举行的决胜脱贫摘帽誓师大会,通过无线广播同步播放到村,当天全县50多万群众实时收听,使脱贫攻坚工作直接部署到村到户。

目前,县级平台共播出812次409小时,乡级平台共播出8507次5563小时,村级平台共播出7849次5367小时。

“四链模式”促进产业脱贫

该县充分发挥党员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出“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四链模式”,以党建推进产业发展。

组织建在产业链。在村组,把从事相同、相近产业或有同类产业意向的党员,编为一个党小组;在乡镇,根据扩大规模、连片发展的需要,把各村产业党小组组建为产业党支部;对于从事同类产业党员人数多、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成立产业党总支。目前,全县共成立3个产业党总支、69个产业党支部、1500多个产业党小组。董周乡成立林果产业党支部,带动林果业从最初的65亩示范基地,发展为绵延15公里3.5万亩的特色经济林长廊,年产值1.7亿元。

党员聚在产业链。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把奉献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产业大户、党员致富能手推选为产业党组织书记,或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配齐配强产业“领头羊”。在产业党组织引领下,全县1万余名农村党员主动认领政策宣讲、技术指导、销售服务等产业发展示范岗,设岗定责,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党群致富联合体。

人才育在产业链。把农技专家、乡土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才等组织起来,分包联系产业项目,手把手教技术、带项目。同时,依托县、乡、村视频会议系统和无线广播服务系统,根据农时农事,适时开展学习培训,把群众培养成致富能手,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农民富在产业链。采取“产业党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培育了一大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形成了辛集乡葡萄、董周乡酥梨、熊背乡血桃、库区乡蓝莓等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增强了脱贫攻坚“造血”功能,带动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争创“六个五”激发脱贫动力

开展“六个五”创建活动,对评出的各类先进典型,在政治上、物质上给予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评选“五佳县直单位”,在县直单位,围绕服务中心大局等情况,每年评选5个最佳单位。评选“五优乡镇”,在乡镇,根据抓党建促脱贫成效等,每年评选5个最优乡镇。评选“五面红旗村”,在村里,每半年评选10个基层党建红旗村、10个脱贫攻坚红旗村、10个产业发展红旗村、10个美丽村庄红旗村、10个信访稳定红旗村。评选“五型干部”,开展学习型、实干型、担当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干部”评选活动,每年评选出50名“五型干部”予以嘉奖,符合条件的择优提拔或重用。评选“五好党员”,开展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好、履行义务好、工作业绩好、服务群众好“五好党员”评选活动,每年评选100名“五好党员”。评选“五星家庭”,围绕爱国守法、勤劳致富、文明新风、环境卫生、科教文化等五个方面,每半年逐级评选产生1000户“五星标兵家庭”进行隆重表彰,并在家门口悬挂“五星标兵家庭”荣誉牌。

志愿行动聚合力

为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按照上级统一要求,鲁山县开展了“红遍鹰城志愿行动”,以党建引领志愿活动,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全县各级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吸收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成立志愿服务队,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题,根据行业特色创设活动载体,贴近实际、立足行业、深入基层开展志愿行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志愿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组织志愿服务队或志愿者结合自身特长,主动认领服务项目,依托主题党日、重大节日等,定期入村开展扶贫帮扶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市依托“曲艺之乡”文化优势,组织民间艺人成立“红鹰党建宣讲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身边扶贫帮困模范,为脱贫攻坚鼓劲加油。去年9月,“红鹰党建宣讲团”受邀在2018中国(北京)国际演艺博览会上进行了推介演出,鲁山县盲人夫妻艺人冯国营、郑玉荣是宣讲团的成员,他们演唱的坠子书《国富民强气象新》,唱出了脱贫户对党的感恩,更唱出了贫困群众奋发图强拥抱美好新生活的心声。冯国营也被授予鲁山县“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和全省“脱贫攻坚·青春榜样”等荣誉称号。

科技服务团一线解难题

鲁山县委组织部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从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乡土人才等群体中选派出68名科技特派员,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下设21个乡镇分团,对接帮扶184个贫困村,采取组团式、结对式、双线式、远程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指路子、传技术、送信息。

“组团式”服务。针对专项技术问题组成专家团,开展服务。目前,该团已开展服务10余次,解决技术问题11项,为30余家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技术指导。

“结对式”服务。组织农林畜牧专家与“土专家”“田秀才”结成帮扶小组开展技术指导。畜牧专家乔书志与张店乡雷扒村养羊大户李理想结对,为李理想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该羊场目前已吸纳十几家贫困户就业,且养殖规模逐步壮大。

“双线式”服务。引导服务团成员利用微信群以“线上”发布信息、“线下”实地服务等形式,优化服务。

“远程式”服务。依托视频会议系统与可视电话等信息化形式,延伸服务。以推广技术、实施培训为关键措施,结合农时,为农户开展技术专题讲座,传授科技知识,培训科技技能,为贫困户远程会诊技术难题。

“目前,我们把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在解决农村基层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方面精准施策,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脱贫攻坚能力已然成为我县抓党建促脱贫的一种常态。”鲁山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