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诗经》里走出的“诗歌之城”
来源:平顶山晚报 发布日期:2023-03-21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王春生 魏森元)汤汤汝水,载于《诗经》;千年之城,城以诗名。

阳春三月,诗意盎然。

3月17日,“中国诗歌之城”授牌仪式暨文学名家诗记活动在汝州举行。汝州市成功获得“中国诗歌之城”荣誉称号,正式成为全国仅有的几个被命名为“诗歌之城”的城市之一,也是我省第一个“诗歌之城”。鹰城诗歌文化史灿烂辉煌,地处我市西北隅的汝州有着怎样独特的诗歌文化魅力?

1

“诗歌之城”花落汝州

“中国诗歌之城”是由中国诗歌学会授予的,此前数年间,国内仅有安徽马鞍山、湖北宜昌、新疆石河子、江西抚州、湖北赤壁等少数城市获此殊荣。

“我们汝州有着特别厚重、得天独厚的诗歌文化,为什么不申报创建中国诗歌之城呢?”3月17日,谈及最初申报“中国诗歌之城”的初衷,参加完授牌活动的汝州市文联主席相黎丽感慨地说。

经过多方筹备,2021年11月,汝州市文联向中国诗歌学会申报创建“中国诗歌之城”。相黎丽说,针对递交的创建材料,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之城”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在进行评估后,分别于2021年、2022年两次指派评审委员会成员到汝州进行实地勘察、评审。

今年2月14日,中国诗歌学会印发《关于授予河南省汝州市“中国诗歌之城”的决定》,认为汝州诗歌历史厚重,文脉递进清晰,传承完整,尤其是在贺敬之、雷抒雁等当代诗人的带动下,汝州市涌现出一批优秀诗歌作品和众多优秀诗人,对我国的诗歌传承、创新、普及和推广起到积极作用。鉴于汝州市“中国诗歌之城”关键考核事项与内容均已达标,决定自2023年2月14日起,授予汝州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得知创建成功的消息后,我内心一直充满感激和感动。”相黎丽动情地说,这一荣誉来之不易,“这要感谢汝州这块有着厚重诗歌文化历史的土地,滋养了一群群为了诗歌事业不停进取的人,我们有幸生活在充满诗意的城市”。

2

诗歌文脉 源远流长

汝州成为“中国诗歌之城”的消息,让汝州诗人李志军备感激动。李志军是一位博士,近年来致力于诗歌创作和研究工作,成就斐然。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汝上莲社,社址在离风穴寺很近的夷园内,这里也是初唐诗人刘希夷的墓园。

“汝州自古以来的诗歌文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次能成为中国诗歌之城可谓实至名归。”3月17日,在幽静的夷园里,年过五旬的李志军谈起汝州的诗歌发展,如数家珍。

在李志军看来,以汝州为中心的北汝河流域,是中华诗歌发祥地的组成部分,《诗经·国风·周南》就收入一首民歌《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他随口吟出其中的诗句,“这样的诗作真实形象地展示了汝水河畔一位妇人思念丈夫的内心情感,影响极其深远”。

丰厚的历史文化滋润,使得汝州文人雅士辈出,其中汝州本土诗人刘希夷的佳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家喻户晓。看着夷园内绽放的蜡梅、红梅,李志军直言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留下的千古名句是“汝州诗歌史上的宝贵财富”。李志军说,此后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还有许棠、李频、郑谷、薛能、罗隐等唐代诗人都曾以汝州为题赋诗作词。

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在行走汝州的过程中,写下了《汝州》《汝州等慈寺阁望嵩岳》等诸多诗篇,一代大文豪苏轼曾三次到汝州,他的《温泉七记》记录了汝州温泉的盛况。元明清时期也有众多诗人咏诵汝州,乾隆皇帝曾为汝瓷赋诗10余首。

时值当代,贺敬之、雷抒雁等著名诗人也都先后到汝州采风,留下歌咏汝州的作品。

对于由自己牵头创立的汝上莲社,李志军说,据他考证,汝上莲社早在宋代、明清时期就有,当时风穴寺出了许多高僧,与士大夫、文人之间互相唱和,历史上有“文风穴、武少林”的说法,“当时苏轼、苏辙兄弟和王安石、黄庭坚、杨亿都是居士,文脉一直不断,风穴寺留有高僧、居士的大量诗篇,宋代的高僧大都会写诗,不然就无法与士大夫们交流”。

“当时成立汝上莲社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以古时结社以诗会友的形式,更好地传承汝州本土绵延不断的诗歌文脉。”李志军说。

3

诗意汝州 诗风盛行

“汝州这块热土从来不缺诗意,千百年来,我们这里不仅有古人留下的光耀千古的诗篇,如今的诗歌创作者也实力雄厚。”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李晓伟的言语里透着自豪。

李晓伟说,近些年来,汝州相继成立了汝州晚晴诗词协会、汝州市作协传统经典诵读分会等社团,以诗歌为主线,开展了多元性的文化活动。目前汝州已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35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8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2人、汝州市作家协会会员320人。

“如今参与写诗词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比谁写得多、写得好。”今年77岁的张长年是汝州晚晴诗词协会会长,性格爽朗。他笑言,协会2007年成立之初仅有几位老人参加,如今会员已发展到308人,“会员中不仅有中老年人,青年人也不少。有退休的、做生意的,有修车的,做木工、建筑工、临时工的,会员来自各行各业。”今年51岁的会员刘世杰说,他原来是做食品代理的,最近几年参加诗词写作后,劲头儿越来越大。为写好诗词,他们还经常邀请《诗刊》《中华诗词》等杂志编辑到汝州指导写作,与外地的诗词协会进行切磋交流,不定期举办诗词沙龙、节日诗会。

李志军创办的汝上莲社每年不定期举办诗会,相继邀请树才、王家新、林莽等国内上百位诗人参加,创作诗歌300余首。李志军说:“风穴寺的厚重文化吸引一些诗人留驻在此,树才等诗人还经常辅导少儿学写诗。”

由李志军主编的现代诗集《血脉的回响》公开出版发行,收录69位当代著名诗人诗作196篇,被称为当代诗歌最好的选本之一。他在该诗集《序》中说:诗的重量在于它的自身,任何阐释都是多余。

李晓伟说,近5年来,汝州市诗风盛行,多位诗人在国内外诗歌刊物及媒体上发表诗歌作品1200多首,被诗歌界称为“汝州现象”。

“中国诗歌之城这个亮丽名片一定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汝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程行正说,汝州有瑰丽的诗歌文化,下一步将切实担负起使命,推出更好的国内诗歌及国际诗歌活动,为“中国诗歌之城”这个新名片增添更亮丽的色彩,“汝州人对诗歌的喜爱已融入血脉中,只要我们心怀日月山河,诗城汝州的诗意远方就会无处不在”。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千年沉淀,诗歌已悄然融入汝州寻常百姓生活。诗城汝州,一个诗歌的春天已经来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