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韭菜做成大产业 南方人组团来打工——央媒省媒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叶县
作者:杨沛洁 姜涛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0-05-29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杨沛洁/文 姜涛/图)“小韭菜能做成大产业,真厉害!”5月28日上午9点多,大河网记者蔡长伟在微信群里的赞叹引来了众多回应。

该群是来自央媒省媒20多名记者组成的临时微信群。当天,围绕“脱贫攻坚走基层 小康路上看变化”主题,他们深入叶县集中采访。

叶县任店镇韭菜产业是记者们采访的第一站。

2013年,该镇将主要从事韭菜种子培育研究的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引进来,经过多年扶持,其种子基地快速扩大到3000亩。去年,韭菜种植面积最大的月台村成为国家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久星韭菜基地,记者们驻足国内第一台韭菜净菜机前。“该净菜机能将韭菜保鲜期提高到10天以上,这样韭菜就能扩大销售半径,更容易打进高端超市。”河南经济报记者吉娜认真地记录着。为回馈当地政府的支持,该企业与科研院校联手,在继续培育种子的同时,还正在研发韭菜精油、韭菜色素,目前,韭菜挂面已上市。

辛店镇常派庄村2700多亩的桃树枝头挂满桃子,不少桃子已经泛红,村民们正在浇水。“你们半月后再来,一定让你们品尝到俺的甜桃。”看到记者团的到来,浇地的村民说道。

该村地薄产量低,返乡农民杨小伍回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后,引导村民种植桃树,村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去年亩平均纯收入四五千元,让农民初尝甜头,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农民日报记者范亚旭上前询问正在为桃树浇水的村民杨中海,他种桃后的收入及变化。杨中海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在村集体支持下留在村里种植5亩桃树,今年通车的扶贫旅游线路恰好从桃园旁经过。该村以果树为依托,正谋划发展农业旅游,他今后的日子会更好。

下午3点多,在该乡草厂街村的花菇大棚,60多岁的贫困户武敏正在摘花菇。光明日报记者夏莎特走近交谈,“来干多久了,一天能挣多少钱?”武敏回答,一年多前来该企业务工,一天平均六七十元。

她打工的企业是鑫瑞隆公司,这是驻马店人霍建相投资近千万元开办的花菇种植公司。今年,该村包括3户贫困户在内的几十户入股集体经济,建了8座大棚,采用鑫瑞隆公司技术管理,一年半收回近200万元投资。武敏家的7亩地全部流转,年收入5600元,夫妻俩来打工月收入近6000元。今年,他们家购置了空调和冰箱,早已光荣脱贫。

圣蒂思门厂是第一个入驻龙泉乡门业产业园的,其投资200多万元上马的UV固光漆生产线吸引了记者们目光。创办人李小闯原在郑州办厂,5年前回乡创业,如今这里已集聚20家门厂。

记者们在听完其创业历程后,河南广电总台记者孙建彬特意询问当地营商环境及在家乡创业的感受及收获,“刚开始物流不方便,但乡里积极修路架电,陆续引来了20多家同行,物流也跟进来了,现在守在家门口经营,感觉特别亲切……”

“哇,没想到广西贵州人组团上百人来咱河南打工。”在绿瑞农业公司的广东菜心基地,国际在线记者孙雪华惊奇地喊道。

该公司在龙泉乡流转近两千亩地种植菜心销往广东及香港等地,去年获纯利300多万元,吸引130多名南方人来打工,一对夫妇一年挣回15万元。记者们在采访的同时,几个记者蹲在地里认真地当起了菜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