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平安路 情暖归乡人——我市驻郑工作组转接护送境外返平人员工作纪实
作者:孙聪利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0-04-01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孙聪利)“妈妈,你可是有两天都没搭理我了。”3月28日下午,在市区一处境外返平人员集中隔离酒店房间内,从英国归来的女孩乐乐(化名)在用手机和母亲视频时撒娇道。

“你安全到了平顶山,就相当于安全到家了。看你在隔离点各方面都好,我们就放心了。你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安心隔离,爸爸妈妈等着你回家。”视频中,她的父母叮嘱她。

“从决定回国一直到落地,从驻郑工作组接我到达集中隔离点,我爸妈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现在,他们终于放心了。”乐乐说,“是平顶山驻郑工作组给我们准备了隔离服并一路护送,我们才能安全回平、安心隔离,家人也才能放心、安心。”

驻郑工作组,即我市境外返平人员管理(驻郑)工作组。我市驻郑工作组由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社会防控组牵头成立,在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境外返平人员的转接护送。自3月18日接到命令至今,他们已在郑州坚守十多天。

闻令即行——

任务就是命令,令必行,行必果

3月18日上午,正在上班的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赵光耀接到任务:市里临时组建境外返平人员管理(驻郑)工作组,他任组长,立即赴郑开展工作。

赵光耀算是抗疫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了。自今年大年初二开始,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防控组的督察员,他就一直开展疫情防控督察工作。随着疫情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赵光耀刚回到正常工作岗位没几天,就迎来了新任务。

“任务就是命令,接令必行,出行必果。”虽然深知此次任务非同寻常,风险不可小觑,但赵光耀二话没说就领了任务。同时接到任务的,还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治医师马俊保、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二中队队长郭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司机郭贤红。

3月18日下午一到郑州,来不及收拾东西,他们就立即与省专班工作组对接、建立工作微信群、根据工作内容梳理出流程规范和人员转接、管理、服务规范等。

转运管理工作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入境人员下飞机后由机场统一转运到港区一酒店的交接区,移交给在交接区的各省辖市值班人员。“我们在现场的值班人员接到本地入境人员后,会把入境人员信息发给工作组。我们根据信息安排急救车,急救车司机和随车医务人员立即领取防疫物资,然后去人员交接区和值班人员联系,把入境人员接到救护车上,然后全程不停地运送到入境人员户籍所在地进行集中隔离。”赵光耀说,“刚来时只有我们4人,后来逐渐增加到8人、12人、43人,还有市政府驻郑办事处的协调和保障。不管人多人少,工作不能乱,每个人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万无一失。”

机场航班落地时间不定,哪些人、什么时间、乘坐哪次航班不定,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仍然必须确保人员安全转运。驻郑工作组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制定了驻郑工作组工作职责、驻郑工作组工作制度及措施、一线人员工作职责、运转车辆管理制度等,不仅严格落实省专班工作组的各项要求,还在工作中摸索出了突发情况处置24小时工作法、车辆集中统一调度24小时工作法和后勤服务保障24小时工作法。在市政府驻郑办事处的有力保障下,驻郑工作组对接、转运工作十分顺利,做到了不漏一人、安全零事故。

因为工作出色,在河南省机场口岸专班的部署会上以及省委领导和郑州市委领导看望大家时,我市驻郑工作组两次得到省工作组表扬,并有一项工作亮点在全省推广。

闻声即动——

24小时待命,睡不着,不敢睡

3月20日凌晨2:30,转接一入境人员并为其办理住宿;2:31,转接一入境人员并为其办理住宿;2:32,转接一入境人员并派专车送回我市集中隔离点……

3月21日凌晨0:58,转接一入境人员,派专车送回我市集中隔离点;3:40,转接一入境人员并为其办理住宿;12:32、13:02、14:46、14:58、15:30、16:20……

自3月18日以来,几乎每天如此。

“我们所有人都24小时待命,只要有咱平顶山人回来,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他们的登记、转接、落实防护措施、安排车辆送回集中隔离点或临时为他们安排住宿。”负责车辆调配的工作组成员周强说。

事实上,驻郑工作组的24小时待命,除了要完成转运工作的信息和电话通知与安排外,还要随时接听入境人员的电话咨询,对心理焦虑者进行心理疏导,有时还会接到外地入境人员的电话咨询。

“睡眠被不断的电话和信息碎片化了,随时都有新任务,生怕漏掉一个人、一条信息。我们睡不着、也不敢睡,必须做到闻声即动。”3月27日下午,在电话里,赵光耀说。

“我亲眼看到他们的辛苦,也亲身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与那份责任心,真的很感动,说多少谢谢都不觉得多。”说这话的是今年22岁的从德国归来的留学生小马(化名)。

随着德国疫情形势日渐严峻,小马心里的不安也与日俱增。急于回国的她在遭遇了一次航班停飞后心里愈加忐忑不安,好不容易在3月22日顺利从德国起飞,再从北京转机至郑州(新郑机场)。经过机场的一系列消毒、登记等程序后,23日凌晨近2点,她与我市驻郑工作组对接。

“一见到他们就觉得很亲切。”小马说,由于国外防护物资紧缺,她回国时只戴了口罩和一副普通眼镜,驻郑工作组接到她和另外分别从英国、匈牙利、迪拜回来的3个人后,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给他们进行体温测量等检查、给行李消毒,并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套隔离服。等他们穿戴完毕,“拧紧了保险阀”后,负责转送他们回平的车辆已在旁边等待。

“一名司机和一名医务人员一起,把我们4人分别送到新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卫东区、鲁山县的集中隔离点,我到地儿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接下来,他们还有两人要送,送完估计就天亮了。这一整夜,他们都没有休息。”说着说着,小马有些哽咽。

目前,小马仍在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每天吃饭、上网课、休息,生活很规律。“千言万语一句话,还是祖国好,还是回到咱平顶山好,谢谢驻郑工作组!谢谢他们!”小马说。

“手心手背都是肉,海外游子、归国留学生、海外务工人员等所有境外返平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要平平安安地把他们接回来,让他们在平顶山的家属放心安心。”赵光耀说。

不问归期——

上下一盘棋,不到最后不放松

“任务来了,有回国人员落地了,今晚你负责把他们安全送回去。”3月27日晚近12点,还未睡着的工作组转运司机、来自舞钢市交通运输局的李晓东接到了周强发来的护送信息。

一个鲤鱼打挺,李晓东迅速穿衣、下床、穿隔离服、戴护目镜和手套、喷酒精消毒,拿起车钥匙直奔楼下。

当晚要送两人,分别送至湛河区和舞钢市的集中隔离点。按照转运要求,必须点对点,中途不得改变行程。虽然当晚第二站到达舞钢市的集中隔离点后,离家已经很近,但是李晓东还是头也不回地直接返回了驻郑工作组所在地。

“纪律就是纪律,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我要是不回去或者晚回去,赵光耀组长、周强他们会一直担心,也无法入睡。”李晓东说,当天,他回到郑州已是凌晨5点多。一到酒店,他就赶紧给周强发微信:已安全回到酒店。很快,周强、赵光耀分别回复道:“好,睡觉吧。”“辛苦了。”

李晓东说:“虽然很辛苦,虽然有风险,但是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发出自己的一点光,也是一种光荣。”

“在这里的43个人,每一个都很优秀,没有一人退却。不论何时、不论分工,只要有任务,谁都没二话,谁都不讲条件,日夜兼程,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赵光耀有些激动,驻郑以来,工作组已有16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两人递交请战书。

同样让他感动的,还有来自我市后方的大力支持。市委组织部县区科科长杨志鹏千方百计协调,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他说:“你只管给他们穿,没有防护服我来协调!”

市卫健委主任李自召坚定地说:“一定支持好!”

…………

正是因为有了坚强的后盾,所以驻郑工作组做到了为每一位境外返平人员配备了高级别的防护装备。

“上有领导关心,前方有工作组成员的团结一致,后方有大家的全力保障,我们一定能打好打赢入境人员转运管理这场硬仗,守护好鹰城人民的安全。”赵光耀语气坚定。听着他对团队的肯定和鼓劲,大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我和我的祖国》。

归国万里远,千山隔不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深乎义。3月18日至3月30日,驻郑工作组成员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接下来,他们仍要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直至任务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