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745774297/2021-00001
  • 发布日期
  • 2021-05-09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体裁分类
  • 其他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5-09 浏览次数: 浏览

范素青委员:

        您在政协平顶山市九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农村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提案》(第129号)提案已收悉,提案中的建议内容明晰,可行性强,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遇新冠肺炎疫情,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变得异常艰巨,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一起打,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质量标准不偏离、把握时间节点不拖延,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石龙区在市级指导下均出台了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发展的指导意见。

      (1)对非贫困村给足帮扶工作力量。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全市贫困发生率大于2%、贫困人口20户以上的800余个非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增强帮扶力度;针对贫困发生率超15%的非贫困村帮扶力量较弱的问题,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包村帮扶;汝州市对贫困人口超过10户的45个非贫困村配备驻村工作队,并进行业务培训。

      (2)对非贫困村给足扶贫资金。市级对贫困发生率超15%非贫困村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每村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其中市级10万元,县级10万元)。

      (3)对非贫困村给足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以来我市共向1268个非贫困村投入13317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实施了915个项目,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20个。

      (4)对非贫困村给足关注。对全市有贫困人口的1907个非贫困村开展“三对照”回头看工作,通过乡镇自查、县级互查和市级抽查验收的方式夯实非贫困村基础工作;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三同机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加大产业谋划发展。脱贫攻坚以来,市扶贫办作为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脱贫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结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基地共建、龙头带动、合作社组织、群众参与、金融支持、保险保障”产业发展“八要素”,积极谋划指导推动全市扶贫产业发展。

     (1)梳理明确主导产业。按照“市县抓龙头、一乡抓一业、一村抓一品”的思路,制定《平顶山市县、乡主导产业目录》,指导各县(市、区)确立35个支柱产业,每个乡镇确立23个主导产业,每个村确立1-2个特色产业,进一步明确扶贫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汝州蚕桑、舞钢肉鸽、鲁山林果、叶县肉牛、宝丰花椒、郏县红牛、石龙肉羊等一批有规模、有特色的全链条特色产业。

     (2)加强扶贫载体建设。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工作思路,始终把选育龙头、打造品牌、壮大规模作为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带贫企业、扶贫龙头企业储备库和预备库,在发展用地、金融贷款、产销对接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目前,共认定带贫企业(合作社)309家,培育县级扶贫龙头企业140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29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6家。

     (3)加大特色品牌培育力度。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2020年底,全市有特色主导产业的乡镇 28个,主导产业年产值24.8亿元,从业人员7.8万人。“一村一品”示范村284个,主导产业总收入47.23亿元,带动农户8.2995万户,蔬菜等种植面积25.57万亩,畜牧禽类养殖116.76万头(只)。围绕国家农业“两区”建设,打好产业发展“绿色”牌,支持企业创建“两品一标”“鹰城名优”品牌。目前,全市“两品一标”产品达136个,培育“灵珑山白茶”“众口菜粮”等扶贫品牌200余个。

     (4)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围绕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探索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精准扶贫到户。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指导各县积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完善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千头线+贫困户”“党支部+农业产业+贫困户”等典型模式,提高产业扶贫项目带贫能力和带贫效果。创新土地经营入股、订单帮扶、土地托管等有效做法,建立租赁型、创业型、订单型、劳务型、股份型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真正融入产业链条,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三、坚持帮扶不动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对于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和校地帮扶等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优化。

      (1)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实施领导分包制度。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由主要领导分包,按照“四个不摘”原则,市级领导继续分包原来的县(市、区),要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市、县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

      (2)定点帮扶方面。一是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制度,做到现有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任职期满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可以有序返岗,但是要做细做好新老岗位的工作衔接,确保平稳过渡,坚决杜绝一撤了之。二是坚持精准选派,加强对定点帮扶单位的管理力度,按照“干部当代表、 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保障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开展工作,凝聚工作合力。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干部工作定期评价及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对帮扶单位进行评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解决长效机制,加大产业就业力度,深化扶志扶智工作,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好产销对接,加快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3)结对帮扶方面。鲁山县作为全省的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县,需持续发力开展结对帮扶鲁山县工作。科学谋划,建章立制,进一步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的管理,形成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做到工作内容清单化,工作台账制度化,实现鲁山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整合资源,对鲁山县开展产业帮扶,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情况,通过产业带动,促进群众增收。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全市各行业部门立足各自职能优势,针对鲁山县劳务需求,集中力量帮助鲁山县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持续选派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团干、律师、社会等领域的人才在鲁山县开展支援行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持续在鲁山县开展消费扶贫“五进”活动和消费扶贫“直通车”,采购鲁山县合作社的扶贫产品。

     (4)校地结对帮扶方面。持续督促协同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结对帮扶鲁山县、叶县。高校持续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指导员、科技顾问对结对帮扶县提供不同形式的智力帮扶;帮助完善和建立科研试验站;持续面向各类需求对象开展教育培训,领办、创办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组织各类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到被帮扶县就业创业;加大从被帮扶县采购农副产品开展消费帮扶工作。

     (5)特色重点工作方面。一是持续发挥社会力量。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开展产业、就业、公益支持。推进“万商扶万家”活动,组织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开对接帮扶,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加大志愿帮扶力度。发挥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人民团体等优势,持续发展“爱心超市”,接受爱心捐款和物资,培育“巧媳妇”工程扶贫基地,培训“巧媳妇”,带动妇女从业,继续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动员组织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开展“希望工程·大学生圆梦行动”、志愿家庭结对和募捐活动,资助支持大学生。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全市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献计献策,欢迎对扶贫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202159

        联系单位:平顶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联系电话:0375-2661016         联 系 人:李   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