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0-00001
  • 发布日期
  • 2010-01-17
  • 主题分类
  • 政府预决算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关于平顶山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0-01-17 浏览次数: 浏览

——2010年1月16日在平顶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张中俊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平顶山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财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的要求,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科学管理,精细算账,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上,财政工作实现了“离标兵更近、让追兵更远”的目标,财政收支再跨新台阶,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完成702998万元(快报数,下同),为预算的109.9%,比上年增长12.5%,增收77795万元。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稳居全省第3位。

▲分级完成情况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8001万元,为预算的114%,增长18.4%,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33.9%。

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5016万元,为预算的112.8%,增长14.8%,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22%。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9981万元,为预算的105.7%,增长7.2%,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44.1%。

▲分项完成情况

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548251万元,增长12.1%,增收59258万元。其中:增值税完成141510万元,增长3.7%;营业税完成137737万元,增长17%;企业所得税完成47286万元,增长5.3%。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154747万元,增长13.6%,增收18537万元。

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30亿元,完成1314673万元,为预算136亿元的96.6%,增长28.1%,增支288143万元,是我市财政历史上年度增支额度最多的一年。全市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52.5亿元,增长32.2%。落实“十大实事”资金26.5亿元,增长49.7%。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分级完成情况

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6448万元,增长39.9%,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27.1%。

区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5135万元,增长28.8%,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14.8%。

县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63090万元,增长23%,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58.1%。

法定支出完成情况

农业支出完成129241万元,增长46.9%;

教育支出完成223927万元,增长18.8%;

科技支出完成15101万元,增长15.8%。

法定支出增长均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14.2%的增长幅度。

3、全市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全市基金预算收入197118万元,增长24.3%;全市基金预算支出214025万元,增长14.4%。其中: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65100万元,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62292万元(各收支科目详见附表一、二)。

预算执行中,严格预算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市本级财政新增超预算财力,扣除列收列支项目,按规定增加有关支出外,主要用于农业、教育、科技和关系民生方面的大事,以及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增发工资及津贴、城管体制改革、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南水北调工程、博物馆建设、农村计生家庭低保补助、卫生防疫、科技研发奖励、旅游宣传及推介、“大招商”和举办大型文化节会活动等。

在大力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当年共争取资金679383万元,比上年增加175582万元,增长35%。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62180万元,比上年增加38203万元,增长12%,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17203万元,比上年增加137379万元,增长70.3%。争取上级资金的大幅度增加,极大地缓解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和财力不足的矛盾。

预计全市和市本级当年预算收支可以实现平衡,目前正在汇编收支决算,待与省财政厅结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增加政府投资,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的机遇,积极研究政策,认真筛选申报项目。当年争取上级扩大内需资金50990万元,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34171万元,市级投入资金21398万元,县级投入资金11120万元,启动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落实资金458万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扩大消费需求。

2、全面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税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和燃油税费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和取消、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落实促进就业、中小企业发展、住房交易相关税收优惠和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3、加大投资和融资力度,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市级财政落实资金3800万元,用于行政综合楼建设;拨付资金14000万元,用于归还城市建设贷款。支出资金7994万元,推进市区城管体制改革。同时,根据市人大《关于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加大融资力度。累计融资163500万元,拨出资金116496万元,其中:用于凌云路湛河桥及引线桥工程、湛北路东延、大香山路、稻香路、长安大道西延等新建项目19479万元,用于大乌路、亚兴路等改造项目5890万元,用于曙光街、启蒙路、园丁路、开源路北段等道路维修项目1670万元,用于鹰城广场北部绿化、垃圾填埋场、稻田沟整治等绿化环卫工程10322万元,用于更新公交大巴车、第四水厂续建、污水处理一期技改等公用事业6743万元,用于支持“双创”零星项目3812万元,用于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原校址土地置换等18580万元,用于新城区建设50000万元等。投资和融资力度的加大,为增强我市综合承载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4、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筹措22704万元中小企业担保资本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筹措资金2000万元,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将涉企财税政策汇编成《财税服务企业指南》,向社会公开,促进政策落实。

(三)加大“三农”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大惠农补贴力度。继续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支农惠农补贴政策,新增棉花良种补贴、玉米良种保险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惠农补贴达18项,补贴规模达56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8061万元。

2、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筹措资金 6767 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巨龙淀粉、梦想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落实资金1220.2万元,用于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市级畜产品市场准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秋粮生产创建示范活动等。

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资金1亿元,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建房补贴。落实资金19958.6万元,用于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沼气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落实资金13557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落实资金39072万元,用于抗旱夺丰收应急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北汝河治理、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安置和沙河大渡槽工程开工建设等。落实资金 10468 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深山区贫困村移民搬迁等。落实村级经费7764万元,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4、促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落实资金2155.1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千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和建设农家书屋等。

(四)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加大社会保障与就业投入。发放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1563万元,人均月补差水平由42元提高到52元。发放城市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304万元,人均月补差水平由125元提高到131元。落实农村五保供养资金3709万元,集中供养最低标准每人每年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1200元。落实资金8557.9万元,用于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和扶助、自然灾害救助、农村老党员救助和发放伤残、死亡抚恤金等。落实资金700万元,用于公交事业发展和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车。落实资金940万元,用于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爱心超市的救助工作和开展敬老院“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年”活动。落实资金565万元,用于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和奖励我市参加省残运会有关人员和集体。落实资金500万元,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和对4—7岁肢残儿童实施康复救助。落实资金13335.6万元,促进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2、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31906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资金2938.4万元,用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支出资金5214.8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拨付资金6220万元,发放大中专院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和临时价格补贴。拨出资金8650万元,支持我市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组建第一、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筹措资金1336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政策。落实资金9148万元,用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3、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筹措资金33606.7万元,推进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落实资金2380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筹措资金 10035万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落实资金13870万元,为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缴纳医疗保险和解决破产国有企业、原梁洼矿务局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财政贴息997万元,用于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门诊楼及病房楼建设。筹措资金22651万元,用于市疾控中心、市中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筹措资金2616万元,用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结核病“三免费”政策落实、艾滋病救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救治工作。落实资金5732万元,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4、扩大社会公共安全支出。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筹措资金31468万元,确保政法机关业务技术装备建设和办案经费需要。市本级落实资金3555万元,用于市公安消防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涉法涉诉疑难案件办理等。落实资金6765万元,确保交通部门取消收费后人员工资发放。落实资金1603万元,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较大的渔业等五大行业发放补贴。落实粮油、猪肉、食糖储备资金1736.9万元,稳定市场供应。支持双拥共建,我市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5、增加保障性住房投入。筹措资金15193.5万元,支持廉租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贴发放等,解决了部分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五)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自主创新。各级财政注入财政资本金25600万元,建立了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落实资金3223万元,用于工业企业结构调整。落实资金2383万元,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贸企业发展。支持了一批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等科技攻关项目,如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超高压及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中平能化集团“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进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26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

2、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落实资金4576万元,用于奖励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节能技术。拨付资金4309万元,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区域污染综合治理和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支出资金3937万元,用于规范化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农村环保综合整治。落实资金10552.5万元,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落实资金384万元,用于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护林建设,完成300个村(镇)绿化工程。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965万元。

3、加大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投入。落实资金4300万元,用于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建设。落实资金2000万元,支持我市省级文化发展改革实验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筹措资金2530万元,用于大香山、尧山旅游设施建设和其他重点古迹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大赛、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赛等重大节会活动,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六)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逐步细化。严格预算执行,年初预算到位率进一步提高。项目库管理不断完善,建立了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

2、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不断加强。继续强化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和支付审核监督工作。实现政府采购201125万元,增长17.2%,节约资金34425万元,节约率为14.6%;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048个,评审投资23.8亿元,审减投资2.7亿元,审减率为13%;财政集中支付办理支出业务106亿元,拒付违规开支3820万元。

3、专项资金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财政监督管理年”活动,加大对扩内需、保增长、“十大实事”、涉农惠农和社会保障等重大资金以及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查出违纪资金2774.5万元。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建立了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效能监督制度,向全市30多个建设项目派驻财政监督员。

4、政府债务和资产管理逐步强化。加强政府债务借、用、还管理,对贷款项目深入调查、加大催欠力度,收回国债转贷欠款1180万元。开展以前年度完工的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狠抓资产清收管理,收回欠款和资产3000余万元。

5、财政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财政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财政政务公开取得新进展,为社会各方面监督提供便利。

2009年是新世纪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财政收支遇到的困难多、挑战多,在减收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着实不易。在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更加清醒地判断形势,更加深刻地认识财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市本级人均财力水平低、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财政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我们的基本市情。财政管理中面临一些“两难”问题:一是面临“取”与“予”的两难选择。既要强化财政收入征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又要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二是面临“保”与“压”的两难选择。既要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履行职能,又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三是面临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与稳健理财的两难选择。既要支持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调控能力,又要防范财政风险;四是面临加大投入与完善机制的两难选择。既要落实政策,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投入,又要尽快改变一些领域投入机制不顺、支出效益不高的状况。同时,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管理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予以研究,妥善应对和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草案)

(一)2010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努力支持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

(二)2010年预算安排政策要点

▲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收入计划。

▲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的要求,安排各项支出。落实“十大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等支出。足额安排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支出,确保机关运转支出需求。

▲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按法定要求增长。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发展和计划生育支出。加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投入。加大公共安全投入。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量入为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

▲统筹安排一般预算财力、各项政府非税收入、一般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金,科学配置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

2010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总体上看,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危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有着好的趋势、态势和气势,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将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但是,影响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财政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财政收入增长不容乐观:企业效益还没有根本好转,主体税种增收面临较大困难,财政收入增长正在步入新一轮低速增长周期。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着力点转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将带来财政增支压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推进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落实中央新增投资政策,支持办好“十大民生工程”等,需要增加投入。同时,争取上级资金难度加大,可调用收入减少。综合判断,2010年虽然财政收入可以保持一定增长,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形势, 2010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为增长13%。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预算。

(四)2010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安排

1、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4361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

市本级税收收入安排19113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4%;

市本级非税收入安排5267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7%。

2、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5877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43610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本级可供安排的财力为258777万元,全部安排支出。

人员经费115358万元,占44.6%;

公用经费8775万元,占3.4%;

项目支出安排81969万元,占31.6%;

行政性收费、专项收入安排支出和政策性列支52675万元,占20.4%。

按照上级确定的经常性收入口径,2010年市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3.1%。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人员工资福利性增支,各项法定支出按照高于经常性收入安排,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其他项目支出只能大体维持上年水平,有些项目还有一定压缩,支出安排很满,执行中将从紧把握(各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三)。

(五)201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安排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8610万元,增长50.3%。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8610万元,增长67.6%(各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安排详见附表四)。

三、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大力支持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努力培植涵养财源。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决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住房交易相关税收优惠和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巩固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成果,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企业发展。支持招商活动,推进合作项目实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2、用好国家扩大政府投资政策。抓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在多争取、使用好上级资金的基础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扩大直接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鼓励项目和产业,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3、扩大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消费需求。落实完善刺激消费政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支持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设,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二)依法组织收入,狠抓节支管理

1、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征管。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主渠道作用,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规范收入秩序,严厉打击偷骗税违法活动,杜绝跑冒滴漏,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2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逐步取消预算外资金,全面规范各类非税收入,建立健全非税收入政策体系,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稳定增长。

3、加强节支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强化公务支出管理,推行公务卡试点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的行为。

(三)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继续增加“三农”投入。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加快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和带动社会投入。

2、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生产五年增长计划”和开展“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加强对农民创业的财税政策扶持,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北汝河治理、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和雷达气象站建设。支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库区移民搬迁政策。

4、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村基础设施和村民住房建设,推进重点示范中心村建设。落实好中心村建房贷款贴息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1支持扩大就业。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

2、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发展。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学杂费。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推进城乡低保制度与医疗救助、最低工资、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制度。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扶助政策。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动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做好防震减灾和对口支援江油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现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同步结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做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控。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继续实施“城市医院支持农村卫生工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5、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6、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建立平安建设投入的保障机制,启动“安全鹰城”创建活动。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改善政法部门装备和办公办案条件。支持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五)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构建现代产业和自主创新体系。综合运用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技术改造、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奖励。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推进淘汰落后产能、重大减排项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和重点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普及。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和资源税改革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保,配合建立农村环保“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推进村镇绿化工程和乡生活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生态鹰城”建设,支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乡、村。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完善全市环境监测体系。

(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道路改扩建步伐,推进城中村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和综合市场、环卫设施、生态工程及矿区治理工程建设。完善新城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逐步改进城市管理,提升承载能力。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中心镇发展,促进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支持继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七)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争取上级资金,落实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特色园区、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推进中信文化体育产业园、大香山等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做好我市国家级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支持做好新图书馆和体育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博物馆和文化艺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建设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活动等。

(八)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1、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按照突出依法理财、注重流程设计、完善岗责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健全配套制度、运用科技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保障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2、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创新专项资金分配和监管办法。严格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继续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加强项目库管理,完善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

3、加强财政监督。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等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健全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完善财政投资项目资金效能监督制度,探索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选择部分民生项目进行考评试点。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对象补助、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小金库”治理工作,研究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加大债务管理力度,继续做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

各位代表!

顺利完成2010年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做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